1. 首页 > 幼师学校

石家庄师范高等专科学院(石家庄师专学院)

石家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综合评述

石家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称石家庄师专)是一所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始建于20世纪中叶,历经多次合并与更名,现已成为以师范教育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区域性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秉承“明德、博学、笃行、创新”的校训,致力于为基层教育输送优质师资,同时拓展应用型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河北省师范类院校的重要分支,石家庄师专在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艺术教育等领域具有鲜明特色,其教学实践体系与省内中小学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机会。学校师资力量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注重教学与科研并重,近年来在省级教学成果奖和社科研究项目中屡获突破。校园环境宜人,基础设施完善,图书馆、实训中心、体育场馆等资源充分满足师生需求。

学校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产教融合,与本地企业共建订单班,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尽管作为专科院校面临升本压力,但学校通过强化特色专业、优化课程体系,持续提升办学水平,在区域教育领域保持较高认可度。

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石家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可追溯至1958年成立的石家庄师范学校,后经2004年与石家庄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而成。2011年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确立了以师范教育为核心、非师范专业为补充的办学格局。

  • 发展阶段:从单一的中师培养到高职专科教育,再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过渡探索。
  • 定位特色:坚持“立足石家庄、服务河北、辐射京津冀”的服务面向,聚焦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衔接。

学科专业建设

学校现有6个二级学院,开设专业涵盖教育、文学、艺术、工学等多个领域,其中师范类专业占比超60%。

  • 优势专业:小学教育、学前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等传统师范专业连续多年招生火爆。
  • 新兴专业: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非师范专业结合区域产业需求,就业率保持90%以上。
学校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专业课程中实践课时占比达40%,构建了“课堂+实训+顶岗”的三段式培养模式。

师资力量与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学校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35%,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82%。

  • 教学成果:近五年获批省级精品课程8门,完成教育厅教改课题12项。
  • 科研突破: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教材30部,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5项。
学校与河北师范大学、石家庄学院等本科院校建立教研合作,联合申报省级科研项目,提升学术影响力。

人才培养与就业情况

石家庄师专实行“1+X”证书制度,要求学生毕业时同时获取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如教师资格证、育婴师证等)。

  • 实践体系:建有校外实习基地86个,包括石家庄市重点中小学、幼儿园及文化传媒企业。
  • 就业数据:2022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3.5%,其中教育行业就业占比65%,对口就业率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
学校设立创新创业学院,孵化学生创业项目20余个,获“挑战杯”河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

校园文化与生活服务

学校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年均开展文化活动百余场。

  • 品牌活动:师范生技能大赛、校园文化艺术节、红色经典诵读会等。
  • 生活设施:四人间标准化公寓、智慧食堂、心理咨询中心等实现全覆盖,WiFi覆盖教学区和生活区。
学生社团总数达52个,涵盖学术、公益、文艺等多个类型,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年均服务时长超1万小时。

社会服务与对外合作

学校主动对接区域需求,近三年承担石家庄市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25期,参训教师3000余人次。

  • 校企合作:与猿辅导、新东方等企业共建实习就业基地,开设“定制化”培养班。
  • 国际合作:与韩国、马来西亚等国的4所院校建立交流关系,开展短期研修和学分互认项目。

发展挑战与未来规划

在高等教育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学校面临升本压力与转型挑战:

  • 瓶颈问题: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科研平台建设需加强,部分专业生源质量波动。
  • 战略方向:计划筹建本科层次职业大学,重点培育学前教育、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群,力争2030年建成区域性应用型本科院校。

校园基础设施改造

2021年起,学校投入1.2亿元实施校园升级工程:

  • 硬件提升:新建实训楼2栋,改造智慧教室50间,引进虚拟仿真实训系统。
  • 数字化建设:上线“一站式”教务管理系统,图书资源电子化率达80%。

学生资助与奖励体系

学校建立“奖、助、贷、勤、补”多元资助体系:

  • 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奖学金覆盖率25%。
  • 特殊帮扶:设立乡村振兴专项助学金,农村户籍学生受助比例达40%。

疫情防控与应急管理

在新冠疫情期间,学校形成“平急结合”管理模式:

  • 教学保障:2022年春季学期在线开课率100%,开发校本线上课程资源库。
  • 健康防护:建立校-院-班三级网格化管理机制,完成全员疫苗接种。

党建引领与思政教育

校党委实施“红色师范”建设工程:

  • 特色举措: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结对备课”,将课程思政覆盖所有专业。
  • 党员培养:学生党员占比达12%,成立“党员先锋岗”服务基层社区。

校友网络与产学研联动

学校校友会覆盖全国28个省份,知名校友包括:

  • 教育领域:河北省特级教师12人,中小学校长30余人。
  • 企业界:多名文化传媒公司创始人,年产值超千万企业5家。
通过校友资源反哺母校,共建产学研合作项目8项。

绿色校园与可持续发展

学校获评“河北省绿色学校”称号,实施节能减排措施:

  • 环保行动:安装太阳能路灯200盏,垃圾分类覆盖率100%。
  • 生态教育:开设环境教育选修课,组织植树节、低碳日等主题活动。

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估

建立“五位一体”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 评价机制:学生评教、督导听课、同行评议、社会反馈、第三方评估相结合。
  • 持续改进:近年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稳定在92分以上。

特殊教育与社会责任

学校2020年开设特殊教育专业,填补区域人才培养空白:

  • 服务拓展:与石家庄市残联合作建立特殊儿童康复实训中心。
  • 公益实践:定期组织师生赴孤儿院、自闭症机构开展志愿服务。

数字化转型与智慧校园

2023年启动“数字师专”三年行动计划:

  • 技术应用:部署AI课堂分析系统,建设师范生微格教学数据库。
  • 管理升级:实现OA办公系统全覆盖,行政流程线上办理率95%。

体育教育与竞技成果

学校武术队、啦啦操队多次获省级比赛一等奖:

  • 特色项目:将太极拳纳入公共必修课,传承传统文化。
  • 体质健康:学生体质测试合格率连续五年超90%。

乡村振兴对口支援

作为河北省“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单位:

  • 教育帮扶:累计选派50名教师赴贫困县支教,培训乡村教师800人次。
  • 产业助力:为行唐县、赞皇县提供农产品电商营销培训,带动农户增收。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构建“四位一体”心理育人模式:

  • 预防干预:每年开展心理普查,建立重点关注学生档案。
  • 课程体系: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举办心理健康月活动。

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

成人教育学院年均培养学员2000余人:

  • 学历提升:与河北师范大学合作开设专升本衔接课程。
  • 社会培训:承接社区教育、老年教育项目,年培训量达1.5万人次。

学生竞赛与创新能力培养

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奖项150项:

  • 师范类竞赛: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二等奖3项。
  • 综合类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金奖2项。

教学资源与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纸质藏书68万册,电子资源数据库12个:

  • 特色馆藏:建有基础教育教材专架,收藏建国以来中小学教材2000余册。
  • 服务创新:开展“你选书我买单”活动,图书借阅率年增15%。

后勤服务与安全保障

后勤社会化改革成效显著:

  • 餐饮服务:引入知名餐饮公司,开设民族风味窗口。
  • 安全防控:安装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消防设施合格率100%。

艺术教育与美育实践

学校合唱团、民乐团多次参与省市大型演出:

  • 课程建设:开设书法、剪纸等非遗选修课,建成美育实践工坊5个。
  • 成果输出:师生美术作品入选河北省高校艺术展演并获奖。

区域教育智库功能

依托基础教育研究所开展政策研究:

  • 决策服务:完成《石家庄市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等课题。
  • 学术交流:主办“京津冀师范院校协同发展论坛”,出版会议论文集。

招生政策与生源结构

2023年面向全国14个省份招生:

  • 录取情况:河北省内生源占比85%,师范类专业平均录取分数线超专科批次线120分。
  • 特殊类型:单招考试录取比例逐年提升,2023年达总招生计划的30%。

依法治校与规范管理

学校章程获教育厅核准实施:

  • 制度体系:修订完善管理制度136项,建立法律顾问常态化参与机制。
  • 权益保障:设立校长信箱和师生接待日,信访事项办结率100%。

校园融媒体建设

整合官网、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

  • 传播成效:官方微信公众号年阅读量破50万,抖音粉丝数达3万。
  • 内容创新:推出“师专故事”“校友风采”等原创栏目。

实验实训条件改善

近五年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增长200%:

  • 重点实验室:建成心理学实验室、蒙台梭利教法实训室等专业场地。
  • 虚拟仿真:投入500万元建设VR教学实验室,覆盖6个专业课程。

教学改革与课堂革命

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 方法创新:采用项目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法占比达40%。
  • 效果评估: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课堂参与度显著提升。

国际视野与跨文化教育

开设《国际理解教育》选修课:

  • 文化交流:举办“一带一路”国家文化周,吸引留学生30余人参与。
  • 语言能力: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提升至65%,创历史新高。

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

构建师生发展共同体:

  • 教师培训:年均组织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10场,覆盖全体教师。
  • 成长指导:实施“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配备学业与职业发展导师。

办学影响力与社会声誉

学校获评“河北省文明校园”“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

  • 媒体报道:中国教育报、河北日报等权威媒体专题报道办学成果20余次。
  • 公众评价:在第三方评估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达94.6%。

未来展望与战略布局

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三大工程:

  • 提质工程: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培育2-3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 扩容工程:推进新校区建设,规划占地面积扩展至800亩。
  • 开放工程:深化产教融合,与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28646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