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幼儿师范艺术系作为西南地区学前教育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始终以“艺术赋能教育”为核心理念,构建了特色鲜明的艺术教育体系。该系依托母体院校68年师范教育积淀,聚焦儿童艺术教育与创意表达,形成涵盖音乐、舞蹈、美术、表演四大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现有在校生规模超1200人,专职教师团队中副高以上职称占比达45%,建有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企共建实践基地27个,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2%。
该系通过“三位一体”培养架构(课堂教学+艺术工坊+幼儿园实训)实现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其原创儿童剧《熊猫宝宝的梦境》获全国高校艺术展演一等奖,学生作品连续五年入选“中国童话节”金奖名单。硬件设施方面,配备数字音乐制作室、虚拟现实美术教室等新型教学空间,构建起适应现代幼教需求的艺术教育生态。
历史沿革与学科定位
四川幼儿师范艺术系肇始于1958年设立的中等师范文艺班,2004年升格为专科层次艺术教育专业群,2018年获批省级高水平艺术教育建设单位。学科定位聚焦“儿童艺术教育创新”,重点培养具备艺术创作能力、儿童心理认知与幼教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发展阶段 | 关键事件 | 学科升级 |
---|---|---|
1958-1999 | 创办中等师范文艺班,开设基础声乐/绘画课程 | 建立音乐、美术双专业方向 |
2000-2015 | 申报音乐教育专科专业,引入蒙台梭利艺术教学法 | 获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
2016-至今 | 增设儿童戏剧教育方向,开发AR艺术教研系统 | 立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
专业结构与课程体系
现设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舞蹈教育、儿童戏剧教育四个专科方向,构建“基础技能+专项研修+跨界融合”三级课程模块。核心课程包括《幼儿歌曲创编》《儿童美术心理》《幼儿园舞蹈编排》等23门特色课程。
课程类型 | 学分占比 | 特色课程示例 |
---|---|---|
专业必修课 | 58% | 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数字音乐制作 |
实践工作坊 | 22% | 幼儿园环境创设实务、亲子绘本剧创排 |
跨学科选修 | 20% | 儿童戏剧治疗、幼儿园新媒体运营 |
师资队伍与科研成果
现有专任教师67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8人,具有海外研修经历者占35%。近五年承担省部级课题23项,出版《幼儿艺术教育原理》《儿童创意戏剧教程》等专著9部,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
师资结构 | 学历分布 | 科研产出 |
---|---|---|
高级职称占比 | 45% | 核心期刊论文年均15篇 |
行业背景教师 | 28% | 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 |
双师型教师 | 62% | 校企合作教材开发12本 |
实践教学与就业质量
构建“三阶递进”实践体系:一年级艺术感知实训(写生/采风)、二年级项目化创作(儿童剧/绘本)、三年级顶岗实习(优质幼儿园)。与省内43所示范园建立战略合作,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98%。
- 主要就业方向:幼儿园艺术教师(67%)、早教机构课程主管(18%)、文化艺术中心指导员(10%)
- 典型就业单位:成都市机关二幼、宋庆龄幼儿园(上海)、金宝贝早教集团
- 升学情况:专升本录取率32%(对接四川师范大学等本科院校)
教学设施与资源建设
拥有总面积4800㎡的专业教学空间,包含数码钢琴教室、环形舞蹈排练厅、陶艺工作室等特色场域。建成“幼儿艺术教育资源库”,收录原创教学案例320个,儿童艺术作品数字档案1.2万件。
学生发展与竞赛成绩
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奖项142项,其中全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大赛金奖5项,“童心向党”主题绘画特等奖9项。自主创建“稚趣”儿童剧社,年均开展公益演出30余场。
社会服务与行业影响
承接教育部“国培计划”艺术类课程培训,累计为西部幼教机构培训骨干教师2300人次。研发的《幼儿园艺术活动设计指南》被纳入四川省学前教育资源推荐目录。
四川幼儿师范艺术系通过持续深化“艺教融合”改革,已形成“教学-创作-服务”良性循环的人才培养生态。其“以儿童为中心”的艺术教育理念,不仅体现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更渗透于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责任践行中。面对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该系正着力构建智慧艺术教育平台,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儿童艺术测评等创新方向,持续巩固其在西南地区幼教艺术人才培养领域的领先地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33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