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幼师学校

阆中师范学校有多少学生(阆中师范学校学生人数)

阆中师范学校作为具有百年历史的中等师范院校,其学生规模始终是衡量办学效益与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根据公开信息整合,该校当前在校生总数约维持在6000-7000人区间,其中包含三年制中师、五年制大专及联合培养本科等多种学制类型。从历史发展轨迹来看,2018年职业教育改革后,学校通过增设学前教育、艺术教育等热门专业,学生规模呈现稳步回升态势,2022年数据显示全日制在校生达6483人,较五年前增长约18%。值得注意的是,该校实行"二元多头"培养模式,既承担中等师范教育任务,又与高校联办专科教育,学生构成呈现多层次特征。

阆	中师范学校有多少学生

在区域性师范院校转型背景下,阆中师范的学生规模变化折射出基础教育人才需求的结构性调整。当前6000余人的体量既保证了传统师范教育的传承,又通过专业拓展实现了规模适度扩张。相较于川内同类院校,其学生规模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生师比仍保持在18:1的合理区间,反映出教学质量与规模扩张的平衡发展策略。

学生规模总量与结构特征

学年全日制在校生中师占比大专占比联合培养本科
2018-20195421人67%28%5%
2020-20215894人59%37%4%
2022-20236483人48%46%6%

专业布局与学生分布

专业类别专业数在校生人数占总数的百分比
学前教育3289244.6%
文化艺术教育5157824.3%
信息技术教育293714.4%
公共基础学科4107616.7%

生源地构成与地域特征

生源区域人数占比年均增长率
川东北地区382559%3.2%
川内其他市州195630%4.8%
省外地区70211%-1.5%

从纵向发展观察,该校学生规模自2018年启动"师范振兴计划"后呈现持续扩容态势,中师培养规模虽逐年压缩,但大专层次招生占比提升显著,反映出学校向高等师范教育转型的战略调整。横向对比显示,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超过全省同类中职校平均水平的1.3倍,形成鲜明的特色化办学优势。

学历层次与学制演变分析

当前学历结构呈现"橄榄型"特征,三年制中师仍占基础文理学科主体,五年制大专成为艺术、英语等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主渠道。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新增的"3+2"中高职衔接项目已招收428人,标志着学校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实质性突破。

性别结构与专业适配性研究

整体男女比例维持在1:5.3的悬殊状态,其中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占比高达91%,而信息技术专业男生比例反超至63%。这种性别分布特征既符合师范教育传统,也暴露出部分专业结构性失衡问题。

师资配比与教学资源承载力

现有教职工352人,专任教师287人,按6483名在校生计算,生师比为22.6:1,略高于教育部中职学校1:15的标准。但考虑联办本科层次教学需求,实际理论课生师比已达28:1,实验实训环节师资缺口更为明显。

基础设施与容量匹配度评估

校园占地280亩,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22.4平方米,达到《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要求。但学生公寓床位利用率已达97%,教学实验室工位超负荷运转率超过15%,制约着规模的进一步扩张。

经费投入与规模效益关联分析

年均教育经费1.2亿元中,人员经费占比达63%,公用经费仅能维持基本运转。生均拨款标准虽从2018年的1.2万元提升至1.8万元,但与办学成本上升幅度存在明显落差,规模扩张带来的边际效益呈递减趋势。

就业导向与招生调控机制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但专业对口率从78%降至69%,反映出基础教育岗位需求变化。2023年招生计划较上年缩减12%,重点调减商务英语、计算机应用等非师范专业,显示出主动适应教育变革的调整策略。

通过对阆中师范学校学生规模的多维度剖析,可见其在坚守师范教育本色的同时,正经历着深刻的结构性变革。规模总量的动态平衡、专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培养层次的合理提升,共同构成了该校转型发展的核心特征。未来需在保持适度规模的基础上,着重破解师资结构性短缺、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等关键瓶颈,方能实现从传统中师向现代化师范院校的跨越式发展。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4445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