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幼师学校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四川幼师高专体育)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育体系以“幼教特色+体育融合”为核心,构建了涵盖课程教学、课外活动、竞赛训练的多维发展模式。学校依托学前教育专业背景,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职业能力结合,形成了以基础体能、幼儿体育游戏、特色操舞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近年来,学校通过优化师资结构、升级场馆设施、强化竞赛参与,逐步提升体育教育质量。数据显示,学校体育场地总面积达2.3万平方米,专职教师占比超过75%,学生体质测试达标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2%以上。然而,在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体育科研创新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需进一步平衡传统项目与新兴项目的资源分配。

四	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

一、课程设置与教学体系

学校体育课程采用“基础+专项+拓展”三级架构,覆盖全体学生。

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学分 授课形式
基础必修课 体育与健康基础 4 理论+实践
专项必修课 幼儿体育游戏设计 3 实践为主
拓展选修课 少儿体适能训练 2 模块化教学

对比同类院校(如某幼儿师范学院),四川幼专在幼儿体育专项课程占比上高出15%,但选修课种类较少,仅覆盖6个运动项目。

二、师资队伍结构

学校现有体育教师28人,师生比1:350,高级职称占比32%。

职称类别 人数 占比 研究方向
教授 4 14.3% 幼儿运动心理学
副教授 5 17.9% 少儿体能训练
讲师 12 42.9% 体育游戏创编
助教 7 25% 基础术科教学

相较于省内A类高职院校平均师生比1:280,四川幼专体育教师数量略显不足,但“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体育场地与设施

学校建有3大类12项体育场馆,总面积2.3万平方米。

设施类型 数量 面积(㎡) 使用率
室内场馆 3 4500 92%
室外场地 7 12000 85%
智慧设备 2套 / 体测仪、AI动作捕捉系统

与B幼儿师范学校对比,四川幼专室外场地面积多40%,但室内场馆数量少2个,智能化设备覆盖率仅为30%。

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近三年体质测试数据显示整体呈上升趋势。

年份 优秀率 良好率 合格率
2021 8.7% 23.4% 92.1%
2022 10.2% 25.8% 93.5%
2023 12.5% 28.1% 94.6%

女生立定跳远平均成绩较男生低18厘米,引体向上合格率仅为61%,反映出性别差异导致的项目短板。

五、课外体育活动开展

学校形成“三级联动”活动体系:

  • 校级赛事:年均举办田径运动会、球类联赛等6项大型活动
  • 院系活动:各学院月均组织趣味运动会、健身操比赛等3次
  • 社团活动:12个体育类社团每周开展常态化训练

对比C师范学校,四川幼专人均参与课外活动时长每周多1.5小时,但校际交流赛事参与度低35%。

六、运动竞赛成绩

近五年获省级以上奖项统计:

赛事类型 获奖数量 等级分布
省级锦标赛 14 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
行业特色赛 9 金奖3项,银奖4项
国家级赛事 3 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优势项目集中在健美操、跳绳等技巧类项目,田径、球类项目竞争力较弱,奖牌集中度高于D职业技术学院20%。

七、体育经费投入

年度体育经费占比及使用方向:

项目 金额(万元) 占比
教学运行 85 38%
竞赛训练 60 27%
设施维护 45 20%
科研创新 10 5%

生均体育经费320元/年,低于E师范院校标准(450元/年),科研投入比例较F体育学院低12个百分点。

八、体育文化建设特色

学校打造“三位一体”文化体系:

  • 课程渗透:开发幼儿体育游戏资源包,纳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
  • 环境营造:建设幼儿体育文化长廊,展示运动防护知识与游戏案例
  • 品牌活动:连续12年举办“未来教师”体能挑战赛,覆盖90%在校生

与G幼儿高校相比,四川幼专在职业场景化体育教学方面领先,但体育文化传播媒介单一,新媒体利用率不足40%。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育已形成服务学前教育专业的鲜明特色,在课程体系、师资建设、设施保障方面达到区域同类院校上游水平。然而,竞技体育实力偏弱、科研创新能力不足、新兴项目普及度低等问题仍需突破。建议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校际合作,深化“体育+幼教”交叉学科建设,同时拓展数字化体育教学手段,推动学生职业体能与专项技能的协同发展。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6307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