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幼儿师范学校作为西南地区学前教育领域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始终以“服务基础教育、培育幼教英才”为办学宗旨,构建了以学前教育为核心,涵盖早期教育、艺术教育、儿童保健等多个相关专业的协同发展体系。学校依托65年师范教育积淀,形成“校-园-企”三元融合的培养模式,毕业生连续五年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其中90%进入省内优质幼儿园及教育机构。专业建设注重“理论+实践+艺术”三位一体,通过“模块化课程+岗位能力证书”培养体系,使学生兼具教育理论素养与保教实践能力。
一、专业设置与培养方向
学校现有学前教育、早期教育、艺术教育(幼儿方向)、儿童保健(康复治疗)四大主干专业,构建“1+3”专业集群。其中,学前教育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实施“双语教学+艺术特长”培养计划。
专业名称 | 培养方向 | 核心能力 | 职业资格证书 |
---|---|---|---|
学前教育 | 幼儿园全科教师、教研管理 | 活动设计/班级管理/环境创设 | 幼儿教师资格证、保育员证 |
早期教育 | 0-3岁婴幼儿教育指导 | 亲子活动设计/发育观察评估 | 早教指导师、感统训练师 |
艺术教育 | 幼儿园艺术课程开发 | 舞蹈编排/手工创作/音乐教学 | 艺术教师资格证、奥尔夫认证 |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
采用“平台+模块”课程架构,前两年完成通识教育与专业基础课,第三年进入专项能力提升阶段。推行“三真三实”教学模式:真实幼儿园场景、真实教学任务、真实岗位考核;实训室实战、企业实岗、赛场实操。
课程类别 | 学时占比 | 代表课程 | 考核方式 |
---|---|---|---|
专业基础课 | 40% | 学前心理学、幼儿卫生学 | 笔试+教案设计 |
技能实训课 | 35% | 幼儿园活动设计、舞蹈编排 | 幼儿园情景模拟 |
拓展课程 | 25% | 幼儿英语戏剧、数字绘本制作 | 作品展示+企业评分 |
三、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构建“双师型”教师梯队,要求专业教师每五年完成行业实践轮训。现有教师中,具有幼儿园高级教师职称者占38%,持有蒙特梭利、瑞吉欧等国际认证的教师达23人。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行业经验 |
---|---|---|---|
正高级讲师 | 15 | 12.5% | 平均10年园长经历 |
双师型教师 | 87 | 72.5% | 持有保育员/育婴师证书 |
企业兼职导师 | 28 | 23.3% | 来自省级示范园业务骨干 |
四、实训基地建设标准
建成“四中心一园区”实训体系:教育心理实训中心、艺术创研中心、健康管理中心、智慧幼教中心及仿真幼儿园实训园区。设备总值达3200万元,其中虚拟仿真资源库包含200+幼儿园事故处理案例。
五、校企合作育人机制
与42家幼教机构签订“订单班”协议,实施“1.5+1.5”工学交替培养。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比例达60%,近三年联合开发《托育机构运营实务》等特色教材7部。
六、学生技能竞赛成绩
近三年获国家级奖项14项,省级一等奖27项。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校代表队包揽幼儿园活动设计赛项前两名,在保教知识图谱构建项目创造赛事历史最高分。
七、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
据第三方评估机构数据,毕业生专业对口率91.3%,新入职教师三年内晋升园长助理比例达28%。用人单位对“环境创设能力”“家长沟通技巧”两项满意度超95%。
八、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年均开展园长培训300人次、保育员资格认证1200人次。开发的《幼儿园应急处理虚拟仿真系统》被省教育厅列为创新案例,辐射带动川内56所中职学校幼教专业建设。
通过多维度分析可见,四川幼儿师范学校已形成特色鲜明的幼教人才培养体系,但在教育技术应用、国际认证课程开发等方面仍需突破。未来需加强人工智能教育技术融合,构建“数字画像+精准培养”新模式,持续巩固西南地区幼教人才供给第一梯队地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75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