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普通高校

深圳技术大学专业开设有哪些,特色在哪(深技大专业特色)

深圳技术大学专业开设与特色

深圳技术大学(以下简称“深技大”)是一所定位应用型、国际化、高水平的公办本科院校,以培养高素质工程师与创新型技术人才为目标。学校专业设置紧密结合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需求,聚焦新工科交叉学科前沿技术领域,形成了以工学为主,理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同发展的格局。目前开设的专业涵盖智能制造、大数据、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方向,如机器人工程物联网工程智能医学工程等,突出“产教融合”与“校企协同”特色,课程体系注重实践能力与国际化视野培养。 深技大的专业特色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紧密对接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如开设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服务于芯片国产化战略;二是引入德国应用技术大学(FH)教学模式,强调“双师型”师资与项目化教学;三是构建“实验室—企业—产业园区”三级实践平台,学生可参与华为、大疆等头部企业的真实项目。此外,学校通过全英文课程、国际联合实验室等举措,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使其成为华南地区应用型高校的标杆之一。

一、工学类核心专业与特色

深技大的工学专业以解决产业实际问题为导向,覆盖了从传统制造到数字技术的全链条需求,主要分为以下方向:

深	圳技术大学专业开设有哪些,特色在哪

  • 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专业,依托深圳“工业4.0”试点城市优势,课程涵盖工业机器人编程、智能生产线设计等,并与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合作建立实验室。
  • 电子信息与集成电路:开设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专业,重点培养芯片设计与封测人才,实验室配备7nm工艺仿真平台。
  • 新能源与环保技术:如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聚焦光伏、储能技术,与比亚迪等企业共建产学研基地。

二、信息技术与数字经济的专业布局

在数字经济领域,深技大围绕深圳“数字经济核心区”定位,开设了以下特色专业:

  •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采用“理论+场景化实训”模式,学生可接触腾讯云的真实数据集。
  • 物联网与智能感知:物联网工程专业涵盖5G通信、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校企联合开发智能家居、车联网实训项目。
  • 网络空间安全:与深圳市网络安全协会合作,培养渗透测试、数据加密领域的专才,课程包含国家级攻防竞赛实战内容。

三、健康科学与新兴交叉学科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医疗技术升级需求,学校在健康科技领域形成独特优势:

  • 智能医学工程:融合生物医学与AI技术,开设医学影像处理、可穿戴设备研发课程,附属医院提供临床实践资源。
  • 生物制药与基因工程:实验室配备CRISPR基因编辑平台,与华大基因合作开展合成生物学研究。
  • 康复工程:国内少数开设此专业的高校,聚焦智能假肢与康复机器人研发。

四、管理与创意设计类特色专业

深技大突破传统工科框架,增设管理、艺术等复合型专业:

  • 工业设计:强调“技术+美学”,学生参与大疆无人机外观设计等实际项目。
  • 供应链管理:依托深圳港口物流优势,开设跨境电子商务、智慧物流方向。
  • 数字媒体艺术:引入VR/AR创作、交互设计课程,与腾讯互娱共建数字内容工坊。

五、国际化培养与校企合作模式

深技大的专业建设高度依赖国际合作与产业联动:

  • 与雷根斯堡应用技术大学等德国高校开展“2+2”双学位项目,30%课程由外教授课。
  • 校企共建“华为ICT学院”“大疆创新班”等订单式培养项目,毕业生可直接进入合作企业。
  • 每年举办“中德工业4.0高峰论坛”,推动学术与产业资源对接。

六、实践教学体系与创新平台

所有专业均遵循“做中学”理念,构建了多层次实践载体:

  • 校内实验室:包括工业级柔性制造生产线、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平台等。
  • 企业工作站:在深圳高新园区设立21个校外实践基地,学生可参与企业研发项目。
  • 创新创业中心:提供种子基金与导师支持,学生团队已孵化出3D打印医疗器械等创业项目。

七、师资力量与科研支撑

专业教学由高水平“双师型”团队支撑:

  • 60%教师具有西门子、博世等企业工作经历。
  • 引进德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主导精密光学测量等尖端课题。
  • 近三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余项,科研成果反哺教学。

八、未来发展: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深技大建立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联动响应机制:

  • 每两年评估专业就业率与行业匹配度,近年新增“量子信息科学”“碳中和技术”方向。
  • 联合深圳发改委发布《未来技术人才白皮书》,前瞻性布局6G通信、脑机接口等领域。

深	圳技术大学专业开设有哪些,特色在哪

通过上述专业体系与特色,深圳技术大学正逐步成为辐射大湾区、面向全球的先进技术人才培养高地,其“学科—产业—城市”深度融合的模式,为应用型高校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1128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