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普通高校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湖铁校训历史)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校训的历史与内涵评述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是“明德、弘毅、精技、创新”,这八个字凝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与文化传承。校训既是学校精神的凝练,也是师生行为的准则,反映了职业教育“德技并修”的核心要求。“明德”强调品德修养,“弘毅”倡导坚韧品格,“精技”突出技术专精,“创新”呼应时代需求。这一校训的形成与学校七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密不可分。从1951年建校初期以铁路技术人才培养为主,到如今成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校训的演变见证了学校从单一技能传授向综合素质教育的转型。其历史背景与中国铁路事业的腾飞、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紧密交织,既传承了行业特色,又融合了现代教育理念,成为学校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校训的文本解读与核心理念

校训“明德、弘毅、精技、创新”四个关键词,分别对应品德、意志、能力和思维四个维度,形成了完整的育人框架。

1. 明德:立德树人的根本

“明德”源自《大学》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强调道德修养的优先性。学校将这一传统理念与现代职业教育结合,要求师生以德为先,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操守。具体实践包括:

  • 开设思政课程与工匠精神专题讲座;
  • 推行“课程思政”改革,将德育融入专业技能教学;
  • 建立校企协同的德育评价体系。

2. 弘毅:坚韧品格的塑造

“弘毅”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体现对意志力的重视。学校结合铁路行业“吃苦耐劳”的传统,通过军事化管理、技能竞赛等高强度训练,培养学生迎难而上的精神。典型案例包括轨道交通专业学生参与春运志愿服务,在实战中磨练毅力。

3. 精技:职业能力的核心

“精技”直接指向高职教育的本质——技术技能的精湛掌握。学校以“岗课赛证”融通为抓手,构建了覆盖铁路机车、电气自动化等领域的技能培养体系,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

4. 创新:与时俱进的动力

在智能制造时代,学校将创新纳入校训,鼓励师生参与技术改良与专利研发。例如,师生团队开发的“智能检修机器人”已应用于地铁运维场景,体现了校训的实践价值。

二、校训的历史溯源与演变历程

校训的形成与学校发展阶段的重大事件密切相关,可分为三个时期:

1. 初创期(1951-1978年):行业烙印的雏形

学校前身为1951年成立的衡阳铁路管理局中级技术学校,早期以“严谨、务实”为隐性校风,未正式确立校训,但铁路行业“安全、精准”的要求深刻影响了师生的行为规范。

2. 发展期(1979-2000年):校训的初步提出

改革开放后,学校升格为专科院校,于1990年代提出“勤奋、求实、团结、进取”的暂行校训,凸显了当时职业教育重实践、强协作的特点。

3. 成熟期(2001年至今):现行校训的定型

2004年,学校更名为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整合铁路行业需求与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于2006年正式确立“明德、弘毅、精技、创新”的校训,并沿用至今。这一版本强化了道德与创新的双重要求,反映了高职教育从“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的转变。

三、校训与办学实践的深度融合

校训不仅是口号,更通过制度设计转化为具体行动:

1. 课程体系的校训映射

  • “明德”模块:开设《工匠精神导论》等必修课;
  • “弘毅”模块:实施“准员工”实训管理制度;
  • “精技”模块:建立“学校-车间-赛场”三级技能训练平台;
  • “创新”模块:设立学生科创基金,年均立项50余项。

2. 校园文化的载体建设

学校通过雕塑、标语等形式将校训可视化,例如主广场的“铁轨”造型雕塑象征“弘毅”精神;每年举办“校训文化月”,通过演讲比赛、技能展演等活动强化认同感。

3. 校企合作的价值共鸣

与中国中车等企业合作时,校训中“精技”要求与企业“零缺陷”质量标准高度契合,毕业生因技术扎实、作风顽强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

四、校训的当代价值与未来展望

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校训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1. 回应“大国工匠”培养需求

校训中的“精技”与“创新”直接对应《中国制造2025》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学校近年来通过“双高计划”建设,将校训精神转化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指标。

2. 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提出建设轨道交通世界级产业集群,校训引导下的技术研发方向(如磁悬浮技术应用)与区域产业升级形成联动。

3. 文化软实力的国际传播

学校在非洲、东南亚开展铁路技术培训时,校训中的“明德”理念成为跨文化交流的纽带,传递了中国职业教育的价值观。未来,校训将进一步融入数字化、绿色化等新内涵,持续引领学校发展。 通过七十余年的积淀,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已形成历史性与时代性统一、行业性与教育性结合的鲜明特色,成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引擎。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3283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