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普通高校

合肥经济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合肥校训历史)

合肥经济学院的校训是“厚德博学,经世济民”,这一表述凝练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与育人目标。校训中的“厚德”强调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感,“博学”倡导学术的广度与深度,而“经世济民”则凸显了学校立足经济学领域的使命,致力于培养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校训的历史可追溯至学校创建初期,随着办学定位的调整与教育理念的深化逐步成型,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治国”的思想,又契合现代高等教育的实践导向。其内涵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更渗透于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活动中,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坐标。 ---

合肥经济学院校训的正式表述与内涵解析

合肥经济学院的校训为“厚德博学,经世济民”,共八个字,分两部分构成。前四字“厚德博学”聚焦个人修养与学术追求,后四字“经世济民”指向实践价值与社会担当。

从内涵来看:

  • 厚德:源自《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强调道德修养是立身之本。
  • 博学:出自《礼记》“博学之,审问之”,倡导广泛学习与批判性思维。
  • 经世济民: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世致用”思想与经济学学科特色,体现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
---

校训的历史沿革与形成背景

合肥经济学院的校训并非建校之初即确立,而是伴随学校发展逐步提炼而成。学校前身为2003年成立的民办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2011年转设为普通本科院校并更为现名。校训的制定经历了以下阶段:

1. 初创期(2003-2010年):以“务实创新”为临时训导,突出技能培养。

2. 转型期(2011-2015年):升格本科后,结合办学定位调整,启动校训征集活动,最终从师生提案中选定现版本。

3. 深化期(2016年至今):通过校徽、校歌等载体强化校训传播,并纳入新生入学教育与课程思政体系。 ---

校训与学校办学定位的关联性

作为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的应用型高校,校训中的“经世济民”直接呼应了学科特色:
  • 学科设置: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课程强调解决现实经济问题。
  • 实践教学:校企合作项目、创新创业竞赛等均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导向。
---

校训在校园文化中的具体体现

校训通过多维途径融入师生日常:

1. 视觉系统:刻于校门石碑、印于录取通知书,成为校园标志性符号。

2. 主题活动:

  • “厚德讲堂”邀请道德模范讲座。
  • “博学论坛”组织学术沙龙。

3. 社会实践:学生团队深入贫困地区开展经济调研,践行“济民”理念。 ---

校训对师生行为与价值观的塑造作用

校训不仅是口号,更通过制度化设计影响群体行为:
  • 教师层面:师德考核中“厚德”列为关键指标。
  • 学生层面:奖学金评选兼顾学业(博学)与公益参与(济民)。
---

校训的独特性与同类院校对比分析

相比其他经济类高校的校训:

1. 安徽财经大学“诚信博学,知行统一”侧重商科伦理。

2. 合肥经济学院则更突出“经世”的行动力,反映其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 ---

校训的未来发展与适应性探讨

在数字化转型与新兴产业崛起的背景下,校训内涵需进一步拓展:
  • 厚德:增加网络伦理教育。
  • 经世济民:融入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议题。
---

结语

合肥经济学院的校训从历史中沉淀,在实践中丰富,既是办学历史的缩影,也是未来发展的指南。其生命力在于与师生成长、社会需求的持续互动,这一过程将不断深化其价值与影响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3283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