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普通高校

乐山师范学院学校简介,校史概述(乐山师院校史)

乐山师范学院是四川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乐山,地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的核心区域。学校以教师教育为特色,涵盖文、理、工、管、法、艺等多学科门类,是川西南地区重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其前身可追溯至1978年成立的乐山教育学院,经过多次合并与升格,于2000年正式更名为乐山师范学院。在四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秉承“弘毅自强、笃学践行”的校训,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基层,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数万名高素质人才。近年来,学校在师范教育、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逐步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以下将从学校概况、校史沿革、办学特色、学科建设、师资力量、校园文化、社会服务等方面全面介绍乐山师范学院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一、学校概况

乐山师范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占地近1000亩,分为北校区和南校区,建筑面积逾40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设施齐全。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0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超过40%。学校下设15个二级学院,开设60余个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作为四川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乐山师范学院始终坚持师范教育的主体地位,同时积极发展应用型学科,形成了“师范为本、多科协调”的办学格局。

乐	山师范学院学校简介,校史概述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推动国际化办学进程。此外,学校还拥有多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基地和工程研究中心,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校史沿革

乐山师范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其发展经历了多次合并与升格,最终形成今天的办学规模与格局。
  • 1978年:乐山教育学院成立,主要承担在职教师培训和学历补偿教育任务。
  • 1982年:乐山师范专科学校成立,开始举办全日制师范专科教育。
  • 1993年:乐山教育学院与乐山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新的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正式更名为乐山师范学院。
  • 2006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办学质量得到充分肯定。
  • 2012年:获批为四川省首批“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 2020年:学校被列入四川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计划”,进一步明确了应用型办学定位。

在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逐步形成了“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特色,为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的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办学特色与优势

乐山师范学院以师范教育为立校之本,同时注重多学科协调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

1. 师范教育优势突出 作为四川省重要的教师教育培养基地,学校拥有教育学、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等多个省级一流专业,并依托“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构建了“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为基础教育输送了大批优秀师资。

2. 应用型学科快速发展 学校紧密结合区域产业需求,大力发展旅游管理、电子信息工程、环境设计等应用型专业,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建产学研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3. 地方服务成效显著 学校立足乐山,服务川西南,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文化遗产保护、乡村振兴、基础教育改革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实践探索,形成了较强的社会影响力。

四、学科与专业建设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完善专业布局,形成了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
  • 省级重点学科: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 省级一流专业: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小学教育、化学、旅游管理
  • 特色专业群:教师教育类、文化旅游类、电子信息类、生态环保类

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进“新工科”“新文科”建设,新增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新兴专业,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五、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超过20%,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达85%。学校拥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等高端人才30余人,并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和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授。

学校持续加强教师发展体系建设,通过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教师教学竞赛、学术研修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专业素养。

六、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

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 创新培养模式 推行“学分制”“导师制”,实施“主辅修”“微专业”等灵活学习制度,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2. 强化实践教学 构建了“基础实验—专业实训—综合创新”三级实践教学体系,建有20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3. 注重创新创业教育 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近五年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等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300余项。

七、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学校坚持科研反哺教学,以服务地方为导向,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 科研平台:拥有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
  • 科研项目: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000余篇
  • 社会服务:在乡村振兴、文化遗产保护、基础教育改革等领域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

学校与乐山市及周边区县建立了紧密的校地合作关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八、校园文化与办学条件

乐山师范学院坚持文化育人理念,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1. 文化品牌活动 “沫若讲堂”“三江学术论坛”等品牌活动常年举办,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大学生艺术节”“社团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2. 办学条件优越 学校建有现代化图书馆、实验教学楼、艺术中心、体育场馆等设施,图书馆藏书200余万册,电子资源数据库齐全,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校园依山傍水,绿树成荫,融合了现代建筑与自然景观,被评为“四川省园林式单位”,为广大师生创造了宜学宜居的校园环境。

九、开放办学与国际交流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 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10余所高校开展学生交换、教师互访项目
  • 招收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推动多元文化交融
  • 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

通过开放办学,学校不断拓宽师生国际视野,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十、未来发展规划

面向未来,乐山师范学院将继续坚持“立足乐山、服务四川、面向全国”的办学定位,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 加强学科建设,培育优势特色学科
  •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区域发展需求
  •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 完善办学条件,打造智慧校园

乐	山师范学院学校简介,校史概述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乐山师范学院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3412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