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旅游学校作为西南地区唯一以“旅游”命名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其办学特色深度融合了行业属性与地域文化。学校依托四川作为文旅大省的资源优势,构建了“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的育人模式,形成“旅游+”专业集群特色。核心优势体现在三方面:其一,专业设置与文旅产业链高度匹配,涵盖酒店管理、烹饪工艺、导游服务等12个细分方向;其二,实践教学占比超60%,与百余家4A级以上景区、五星级酒店建立深度合作;其三,非遗传承教育独具亮点,川菜技艺、蜀绣工艺等8项传统技艺纳入课程体系。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对口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累计为行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逾万名,成为西部文旅职业教育的标杆院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78年创立的四川省旅游技工学校,2003年升格为普通中专并正式更名为现名。作为省属公办学校,始终以“服务文旅产业,培养基层骨干”为宗旨,形成“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培养体系。现有在校生规模达5800人,开设旅游服务与管理、高星级饭店运营等15个专业,其中国家级示范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
年份 | 在校生人数 | 专业数量 | 校企合作单位 |
---|---|---|---|
2015 | 3200人 | 9个 | 86家 |
2020 | 4800人 | 12个 | 124家 |
2023 | 5800人 | 15个 | 168家 |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基础平台+专业方向+跨界融合”三级课程体系。基础模块涵盖旅游概论、服务礼仪等通识课程;专业方向细分为景区运营、会展策划等方向课程;跨界模块引入“旅游+电商”“旅游+康养”等新兴内容。特别设立“川菜学院”“蜀风非遗工坊”等特色院系,开发《川菜制作技艺》《四川民俗文化》等校本教材。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职业资格证书 | 对口就业率 |
---|---|---|---|
酒店管理 | 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运维实务 | 酒店中级管家证 | 98.7% |
烹饪工艺 | 川菜制作技术、食品雕刻艺术 | 中式烹调师证 | 97.5% |
导游服务 | 导游业务实训、研学旅行设计 | 导游资格证 | 96.8% |
三、产教融合实践模式
学校创新“四阶递进”实践教学:一年级认知实习(企业参观)、二年级跟岗实训(岗位轮训)、三年级顶岗实习(独立操作)、四年级定向培养(订单班)。与峨眉山景区、锦江宾馆等龙头企业共建“厂中校”12个,开发《景区突发事件处置》《高端宴会设计》等实训课程包。近五年完成社会培训量达1.2万人次,包括“天府旅游名师”研修班等高端项目。
实践类型 | 合作企业 | 岗位覆盖 | 学生参与率 |
---|---|---|---|
认知实习 | 青城山景区管委会 | 票务员、讲解员 | 100% |
跟岗实训 | 成都世纪城天堂洲际酒店 | 餐饮部、客房部 | 92% |
顶岗实习 | 四川省旅行社协会 | 计调员、研学导师 | 85% |
四、师资队伍建设创新
实施“双师双能”提升计划,要求专业教师每两年完成不少于3个月的企业实践。现有教职工中,高级职称占比38%,“双师型”教师达65%。引进非遗传承人12名,建立“大师工作室”制度。近三年教师团队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2项,开发《川剧脸谱绘制》《羌族碉楼营造技艺》等活页式教材被多校采用。
五、校园文化与国际交流
打造“一廊两馆三基地”文化矩阵:旅游文化长廊展示行业发展历程;川菜博物馆、民宿体验馆提供实景教学;茶艺实训基地、民族手工艺基地、智慧旅游基地支撑特色实践。每年举办“国际旅游文化节”,与法国拉罗谢尔高等旅游学院、泰国清迈大学建立交换生项目,累计培养国际化人才246名。
通过持续深化“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机制,四川省旅游学校已形成“专业根植产业、教学融入场景、文化传承创新”的办学生态。未来将继续拓展“数字文旅”“康养旅游”等新兴专业方向,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lvyou/19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