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贵州技术学校

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中职部)是大专吗

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中职部)是大专吗

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中职部)综合评述

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是贵州省教育厅直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职院校,其前身可追溯至1981年成立的贵州省机械电子工业厅干部学校,2017年正式更名为现名。学院以装备制造类专业为核心,涵盖智能制造、智能装备、智能汽车三大领域,是贵州省“双高计划”(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并承担中等职业教育职能。中职部作为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面向初中毕业生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与高职教育形成衔接体系。

学院现有清镇、南明两个校区,占地面积500余亩,全日制在校生超过1万人,教职工445人,其中包含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技术能手等高层次人才。学校与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学院等本科院校合作开设本科专业,同时与比亚迪、吉利等行业头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培养模式。在专业建设方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新能源汽车技术两大专业群直接服务于贵州省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数控和汽车两个国家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高水平实践平台。

作为公立学校,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在政策支持、师资配置和就业资源上具有显著优势,连续两年在贵州省高职院校年度综合考核中获评“第一等次”,体现了其办学质量与社会认可度。


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中职部)属性解析

1. ‌学校性质与层次

  • 是否大专‌:中职部属于中等职业教育层次(中专),与高职(专科)分属不同学段。学院的高职部分为专科层次,中职部则面向初中毕业生提供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
  • 是否公立‌:学校为贵州省教育厅直属公办院校,办学经费由政府全额拨款,属于公立教育体系。

2. ‌2025年招生简章核心分析

  • 招生对象‌:中职部主要面向贵州省内应届初中毕业生,高职部则通过分类考试招收高中及中职毕业生。
  • 招生计划‌:2025年中职部计划招生约800人,涵盖数控技术、汽车维修等专业;高职部计划招生3000人,重点倾斜装备制造类紧缺专业。
  • 录取规则‌:中职生需参加学业水平考试,按“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综合成绩择优录取;高职分类考试采取“文化统考+职业适应性测试”模式,文化成绩占比60%,职业技能测试占比40%。
  • 培养方向‌:中职部学生可通过“中高职贯通”项目升入高职部,高职生则有机会通过“专升本”进入合作本科院校。

学校基础简介与优势专业解析

1. ‌基础信息

  • 校区与规模‌:清镇校区为主教学区,南明校区承担部分实训功能;在校生规模达1万余人,其中中职生占比约20%。
  • 师资力量‌:双师型教师占比75%,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技术能手15人。
  • 合作资源‌:与60余家装备制造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包括航天科工、比亚迪等头部企业。

2. ‌优势专业设置

  •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依托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培养精密加工与智能制造领域技术人才,就业率连续三年达98%。
  • 新能源汽车技术‌:与比亚迪共建产业学院,课程涵盖电池管理、电控系统等前沿技术,毕业生多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
  • 电气自动化技术‌:对接贵州省智能装备产业,重点培养工业机器人运维与自动化生产线设计人才。

贵州省同类型职业院校对比分析

表1:基础信息对比

学校名称 办学性质 在校生规模 国家级实训基地 省级以上重点专业
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 公办 1万+ 2个 5个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公办 1.2万 3个 7个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公办 9000 1个 4个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公办 8000 1个 3个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公办 7500 2个 5个

表2:专业特色对比

学校名称 优势专业领域 校企合作企业 升学通道
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 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 比亚迪、吉利 中高职贯通、专升本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道路工程、物流管理 中交集团、顺丰速运 专升本、定向委培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食品工程、酿酒技术 茅台集团、老干妈 中高职衔接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 华为、富士康 专升本、技能竞赛保送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化工技术、环境工程 瓮福集团、中国石化 中高职贯通

表3:就业资源对比

学校名称 就业率 主要就业行业 平均起薪(元/月)
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 96% 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 4500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94% 交通运输、建筑工程 4200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90% 食品加工、轻工制造 3800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92% 电子信息、通信技术 4100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88% 化工、环保 3700

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核心竞争力总结

  1. 政策与区位优势‌:作为贵州省装备制造领域唯一“双高计划”院校,学校获得政府专项经费支持,且地处贵阳市工业核心区,便于对接产业集群。
  2. 产教融合深度‌:与头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课程内容紧贴行业技术迭代,学生可通过“工学交替”模式提前适应岗位需求。
  3. 升学路径清晰‌:中职生可通过“3+3”贯通培养直接升入高职部,高职生则通过“专升本”进入本科院校,形成完整人才培养链条。

同类型院校发展建议

  1.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需加强智能制造领域专业布局,弥补装备制造类课程短板。
  2.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可拓展与新兴消费产业的合作,如电商直播、绿色食品研发等。
  3.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应提升实训设备更新速度,适应5G、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
  4.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需深化化工安全与环保技术融合,响应“双碳”政策需求。

(正文结束)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