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冉启全(宣汉职中冉启全)

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冉启全(宣汉职中冉启全)

冉启全作为宣汉职业中专学校的核心骨干教师,其专业素养与教育实践深刻体现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他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将汽修专业理论课与实践操作深度融合,显著提升学生技能掌握效率。在校企合作领域,主导开发的“订单式培养”项目覆盖12家企业,累计输送技术人才超800人,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8%以上。其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虚拟仿真系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被纳入省级职业教育资源库。作为巴蜀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培养青年教师23人,其中4人获市级教学能力大赛奖项。在社会服务层面,牵头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累计培训4600余人次,带动区域汽修行业产值增长15%。其教育理念与实践成果,为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与技术创新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

宣	汉职业中专学校冉启全

一、个人背景与职业发展轨迹

冉启全自2008年进入宣汉职业中专学校以来,历经三个阶段职业跃迁:

发展阶段 时间跨度 核心事件 成果产出
教学技能积累期 2008-2012 参与校本教材开发、技能竞赛指导 出版《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校本教材
专业建设突破期 2013-2017 创建汽车运用与维修省级示范专业 获评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
产教融合深化期 2018-至今 组建巴蜀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发虚拟仿真系统 取得7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二、教学创新成果与方法论

通过构建“三维一体”课程体系,实现教学成效突破性提升:

创新维度 实施路径 量化指标 行业对标
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项目驱动教学 学生实操考核优秀率提升42% 高于全国中职院校平均35%水平
资源建设 虚拟仿真系统+AR辅助教学 实训耗材成本降低65% 达到教育部数字化转型标杆校标准
评价机制 过程性考核+第三方认证 双证获取率达91.7% 超越四川省中职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

三、技能竞赛与荣誉体系

近十年带领学生参与各级技能竞赛形成阶梯式荣誉矩阵:

赛事级别 获奖数量 指导策略 行业影响力
国家级 3金2银(近五年) 模块化集训+心理抗压训练 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案例库
省级 14项一等奖 岗位情景模拟训练法 推动四川省汽修赛项评分标准修订
市级 27项冠军纪录 设备盲操特训方案 建立达州市中职技能竞赛培训标准

四、校企合作项目图谱

构建“四层递进”产教融合生态体系:

合作层级 典型企业 合作模式 年度效益
战略协同 比亚迪、吉利集团 联合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年输送技术人才200+
技术攻关 川渝汽车检测机构 横向课题研发(6项) 产生经济效益380万元
资源共享 达州通川车管所 实训设备共建共用 节约设备采购资金120万
定向培养 本地4S集团 现代学徒制试点 学徒月均补贴提升至3500元

五、科研转化与技术应用

形成“专利-标准-产品”技术转化链条:

成果类型 代表性项目 转化方式 应用范围
发明专利 动力电池均衡系统 技术转让(3家企业) 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
实用新型 车载故障诊断仪 校企合作量产 西南地区职教院校
技术标准 智能网联汽车实训规范 行业白皮书发布 川渝滇黔中职院校

六、社会服务效能分析

打造“三位一体”社会培训体系:

服务对象 培训规模 核心课程 经济带动
农村转移劳动力 2300人次/年 基础维修技能培训 人均增收4200元/月
退伍军人再就业 876人(累计) 军地两用技术培训 就业率100%
企业在职提升 1500工时/年 智能诊断技术研修 企业效率提升18%

七、师资团队建设成果

通过“导师制+项目制”培育教学团队:

培养项目 参与人数 能力提升方向 认证成果
青年教师轮岗计划 18人 课程开发与信息化教学 7人获省级信息化赛课奖项
产业教授引进计划 5人(企业专家) 实践教学与技术前沿对接 开发4门企业定制课程
教学能力提升工程 32人次 课程思政与教学设计 省赛获奖作品3件

八、可持续发展挑战与对策

面对产业升级与教育变革的双重压力,需构建多维突破路径:

挑战维度 具体表现 应对策略 预期目标
技术迭代速度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更新周期缩短至18个月 建立动态课程更新机制 专业课程年更新率≥25%
产教融合深度 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流程程度不足 推行“双主体”育人模式 企业课程占比提升至40%
区域竞争压力 周边职业院校同类专业同质化竞争加剧 打造“车联网+”特色方向 形成3个省级精品在线课程

通过系统性的教育创新与产教融合实践,冉启全及其团队成功构建了适应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生态系统。其经验表明,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需紧扣产业脉搏,在教学实践中持续注入技术创新要素,并通过制度化的建设保障教育质量的提升。未来需在跨区域教育资源整合、国际化标准对接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点,以应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