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攀枝花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是四川省内唯一以航空为特色的高职院校,依托攀西地区战略资源与产业布局,聚焦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领域人才培养。学院始建于2016年,由原攀枝花工业技师学院转型升格,现为全国航空工业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并与多家军工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其专业设置紧密对接航空产业链需求,形成以飞行器制造、航空电子、机场运维为核心的特色专业群,实训设备覆盖飞机模拟装配、无人机调试等场景。近年来,学院通过“校中厂”模式引入航空维修企业,实现教学与生产实景融合,毕业生在西南地区航空企业就业率连续三年超过92%。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院前身为1978年创建的攀枝花工业技工学校,2012年更名为攀枝花工业技师学院,2016年经四川省政府批准升格为高职院校,2019年获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办学定位聚焦“服务航空产业、培育技术技能人才”,形成“航空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技术+机场运营”三大专业集群。
关键节点 | 时间 | 事件 |
---|---|---|
技工学校创建 | 1978年 | 攀枝花工业技工学校成立 |
升格技师学院 | 2012年 | 更名为攀枝花工业技师学院 |
高职转型 | 2016年 | 获批为攀枝花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院现有24个高职专业,其中飞行器制造技术、航空电子设备维修等5个专业被认定为省级重点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岗位导向+证书融通”模式,将CCAR-66R3航空维修标准、AS9100航空质量管理规范融入教学,实现毕业证与职业技能等级证“双证”贯通。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核心课程 | 职业证书 |
---|---|---|---|
航空制造 | 飞行器制造技术 | 飞机装配工艺、数控加工编程 | 航空产品检验员 |
航空维修 | 航空电子设备维修 | 航空电气系统、机载设备调试 | 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 |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8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7%,具备航空企业经历的“双师型”教师达65%。建有航空发动机拆解、无人机调试等12个校内实训中心,并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共建“航空复合材料工艺”产教协同创新平台。
指标类型 | 攀枝花航空职院 | 四川航天职院 | 西安航空职院 |
---|---|---|---|
高级职称教师占比 | 37% | 41% | 39% |
实训设备总值(万元) | 1.2亿 | 2.5亿 | 3.8亿 |
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学院与中航工业成飞、四川航空公司等企业共建“订单班”,实施“1.5+1.5”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校内设有航空维修工程师工作站,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开展实训,近三年累计完成飞机部件维修、无人机植保等横向课题27项。
- 合作企业:中航工业集团、四川机场集团、京东物流无人机事业部
- 典型项目:ARJ21舱门维修实训、高原机场气象观测系统开发
- 就业去向:中国商飞成都基地、四川航空维修公司、深圳大疆
五、科研与社会服务
学院近年承担市级以上科研项目43项,其中“基于VR的飞机铆接工艺培训系统”获四川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面向攀西地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年均超8000人次,为当地钒钛产业提供定制化技术服务。
年份 | 纵向课题数 | 技术成果转化数 | 社会培训人次 |
---|---|---|---|
2021 | 14 | 6 | 7200 |
2022 | 17 | 8 | 8100 |
六、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2022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4.6%,对口就业率81%,平均起薪4870元/月。就业区域集中在成渝经济圈(占62%)、珠三角(18%),从事航空制造、机场运维等岗位比例达76%。
指标 | 攀枝花航空职院 | 全国高职均值 |
---|---|---|
初次就业率 | 94.6% | 89.1% |
对口就业率 | 81% | 72% |
七、国际化办学探索
学院与加拿大卡纳多尔学院开展“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联合培养,引进CAA认证课程体系;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航空维修技术人员培训项目,累计为老挝、缅甸培养学员126人。
- 国际合作院校:德国哈尔伯施塔特应用技术大学、韩国济州航空高等学院
- 输出标准:参与制定《东盟无人机维护技术员认证标准》
- 留学生规模:年均接收东南亚留学生30-50人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方向
当前面临专业辐射广度不足、高端实训设备更新滞后等问题。未来拟建设“航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申报“飞机机电设备维修”本科专业,打造川滇黔交界区航空技术技能人才高地。
攀枝花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精准对接航空产业链需求,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其“校企共生”模式为西部高职教育改革提供了参考样本。随着国家低空领域开放政策推进,学院在无人机应用、高原机场运维等领域的发展潜力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