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叙永帮扶职业学校在哪里(叙永帮扶职校位置)

叙永帮扶职业学校在哪里(叙永帮扶职校位置)

叙永帮扶职业学校作为区域性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地理位置的选择体现了政策导向与地方发展需求的深度融合。该校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地处川南黔北交界处,兼具山区地理特征与区域交通枢纽属性。从区位优势来看,学校依托叙永县“东进西拓”城市发展战略,选址于县城北部教育园区,既规避了主城区用地紧张问题,又通过国道G353、叙威高速等交通干线实现与周边区县的快速联通。然而,受限于山地地形,校园建设用地需通过梯田式规划解决高差问题,导致基建成本较高。政策层面,该校被纳入《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重点支持项目,享受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倾斜,但其区位劣势也体现在距离中心城市较远(距泸州市区138公里),高端产业资源对接存在一定壁垒。

叙	永帮扶职业学校在哪里

一、地理区位与行政归属

叙永帮扶职业学校坐落于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正东镇教育园区,地理坐标为北纬28°12',东经105°34',行政区划隶属叙永县教育和体育局管辖。该校处于川滇黔结合部核心地带,辐射半径覆盖叙永县全域及毗邻的古蔺县、贵州赤水市等区域。

核心参数具体内容
所属行政区域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
地理海拔486-523米(梯田式校区)
直线距离距泸州市区138公里,距贵阳市289公里
气候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7.8℃

二、交通网络与通达能力

学校对外交通呈现“公路主导、多式联运”特征。G353国道与叙威高速构成主骨架,但存在山区道路坡度大(平均纵坡3.5%)、弯道多(单程弯道超12处)等问题。公共交通方面,叙永至泸州定制客运班线每日发车6班次,但末班车17:30停运制约周末留校生出行。

交通方式接驳城市日均班次行程耗时
公路客运泸州/成都6班/日2.5-4小时
铁路运输重庆/昆明-需中转(最近站为泸州站)
城际公交古蔺/赤水12班/日1.5小时

三、周边环境与配套设施

校区周边3公里范围内形成“教育+居住”功能组团,但商业配套不足。东侧紧邻叙永县人民医院分院(建设中),西侧分布保障性住房小区,南侧为县域物流仓储中心。生态环境方面,校区背靠丹山省级森林公园,但雨季易发山体滑坡(历史记录年均0.3次)。

设施类型数量/规模服务半径
医疗机构二级医院1所(床位300张)1.5公里
商业网点便利店8家,农贸市场1处800米
文化设施图书馆1座(藏书12万册)2公里

四、政策支持与资源投入

作为东西部协作示范项目,学校累计获得省级专项资金1.2亿元,佛山市对口支援设备价值3000万元。政策红利包括:职教学生免学费覆盖率100%,建档立卡户生活补助标准提升至4000元/年,但存在专项资金拨付滞后(平均延迟4.2个月)问题。

支持类型资金来源年度额度
基建拨款中央预算内投资3500万元
设备采购东西部协作资金2800万元
奖补资金省级财政1200万元/年

五、教育资源整合现状

师资结构呈现“双师型”特征,专业教师中具备企业实践经历者占比65%,但高级职称教师仅占18%。专业设置与本地酒业、竹产业匹配度达80%,但实训设备更新周期偏长(平均4.7年),部分数控设备仍为十年前配置。

指标项数值
师生比1:15
双师教师占比65%
实训室利用率78%
专业对口率82%

六、产业衔接与就业导向

学校与泸州老窖、竹海科技等9家企业建立订单培养机制,但岗位供给存在结构性矛盾:本地企业提供岗位薪酬均值低于沿海城市18%,导致优质毕业生外流率达37%。2023年数据显示,留川就业学生中仅42%进入目标产业。

就业方向比例平均起薪
本地制造业28%3200元/月
服务业35%2800元/月
跨省就业37%4500元/月

七、生源结构与招生范围

生源以叙永本县为主(占比68%),古蔺县、贵州赤水市合计占22%,其余来自川南其他区县。学生家庭年收入低于3万元者占41%,教育程度呈现“初中起点为主”(92%)特征,但近三年本科升学率徘徊在5%左右。

生源地占比家庭收入中位数
叙永县68%2.8万元
古蔺县15%3.1万元
贵州省12%2.6万元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路径

当前面临三大矛盾:区位优势转化不足(物流成本高于平原地区15%)、产教融合深度不够(企业参与课程开发仅占30%)、可持续运营压力大(学费收入仅覆盖成本58%)。建议通过建设区域性职教集团、引入智慧教学系统、拓展“跨境电商+乡村振兴”特色专业实现破局。

该校作为乌蒙山片区职教扶贫典范,在基础设施跃升、政策资源集聚方面成效显著,但需破解地理约束与产业升级的双重挑战。未来应强化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构建“技能培训+创业孵化”双核模式,将区位劣势转化为生态职教、跨界合作的比较优势。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