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遂宁职业学院和四川职业技术学校(遂宁职院川职校)

遂宁职业学院和四川职业技术学校(遂宁职院川职校)

遂宁职业学院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四川省内两所重要的职业院校,均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核心目标,但在办学定位、专业布局及区域服务方向上存在显著差异。遂宁职业学院依托遂宁市电子信息、锂电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优势,聚焦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而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省属综合性高职院校,学科覆盖更广,在农业、制造业、信息技术等领域形成多维度专业集群。两校均入选教育部“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但四川职院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师资团队建设等方面更具优势,遂宁职院则通过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形成“校中厂”特色模式。

遂	宁职业学院和四川职业技术学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遂宁职业学院始建于2006年,由遂宁市人民政府主办,初期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2019年升格为高职院校,重点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需求。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川北农业学校,2002年独立升格为高职,现为四川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承担国家“双高计划”建设任务,形成“农业+工业+现代服务”三位一体的专业体系。

对比项遂宁职业学院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建校时间2006年(高职始于2019年)1958年(高职始于2002年)
办学层次专科(含五年制大专)专科(含本科对口升学)
核心定位服务成渝经济圈新兴产业综合性高职教育标杆院校

二、地理位置与校园建设

遂宁职业学院位于成渝发展主轴中心城市遂宁市,占地800亩,建有锂电科技实训中心、智能装备制造实训楼等产教融合基地。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主校区位于德阳市,占地1200亩,拥有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现代农业科技园等教学场所,形成“一校两区”空间布局。

指标遂宁职业学院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占地面积800亩1200亩
校区数量1个2个(含德阳、绵竹)
产教融合基地锂电产业学院、电商孵化中心智能制造中心、现代农业示范园

三、专业设置与特色学科

遂宁职业学院重点建设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专业,其中动力电池技术专业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展订单培养。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设有农机装备应用技术、智慧农业技术等国家级骨干专业,其护理专业通过国际认证,形成“农工结合、医养融合”特色。

核心指标遂宁职业学院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省级重点专业3个(含新能源材料)8个(含现代农业装备)
产业匹配度90%对接成渝新兴产业75%覆盖川内支柱产业
订单培养企业宁德时代、喜讯电子通威集团、京东方

四、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遂宁职业学院实施“双百工程”引进企业技术骨干,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5%,建有锂电材料研发中心等平台。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拥有省级教学团队4个,教授45人,博士38人,其农业信息化教学资源库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 遂宁职院:企业兼职教师占比40%,重点强化实践教学
  • 四川职院:纵向科研项目经费年均超2000万元
  • 共性特征:均推行“1+X”证书制度,覆盖智能制造、养老护理等领域

五、教学设施与实训条件

遂宁职业学院投入1.2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实训中心,配备电池检测、电机装配等实训设备。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建成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农业物联网实验室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实训设备总值超3亿元。

类别遂宁职业学院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实训室数量68个(含4个产教融合基地)102个(含8个国家级基地)
设备总值8000万元3.2亿元
虚拟仿真资源覆盖智能制造领域农业+工业双体系

六、就业质量与社会服务

遂宁职业学院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65%,主要进入电子信息、锂电新能源企业,起薪线4500元/月。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年均开展社会培训超5万人次,毕业生进入国企比例达20%,部分农业类专业对口支援凉山州乡村振兴。

  • 遂宁优势:产教融合深度,企业定制班覆盖率高
  • 四川优势:社会服务广度,形成“培训+认证+就业”链条
  • 共同挑战:高端产业技术迭代快,需持续更新课程体系

七、科研能力与成果转化

遂宁职业学院近三年获授权专利56项,与射洪锂电产业园共建技术服务平台。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年均横向课题经费超800万元,其研发的智能灌溉系统已在川内推广3万亩,形成“科研反哺教学”良性循环。

核心数据遂宁职业学院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年均专利数18项35项
技术交易额300万元1200万元
产学研项目聚焦新能源材料覆盖智慧农业、智能制造

八、国际化发展路径

遂宁职业学院通过中韩国际合作班开展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与德国工商会共建IHK认证中心。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承接“一带一路”农业技术培训项目,开发英文版农机维修课程标准,其护理专业通过德国老年护理认证。

两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各具特色:遂宁职院深度融入成渝产业生态圈,形成“专业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模式;四川职院凭借多学科优势,构建“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生态。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跨区域协同育人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能级。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