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安荥经职业高中(以下简称“荥经职高”)位于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是当地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学校以“技能立校、产教融合”为核心理念,开设现代农业、机械制造、旅游服务等特色专业,形成“升学+就业”双轨培养模式。近年来,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实训基地建设,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对口升学率达75%,在川西地区职业院校中表现突出。然而,受限于区域经济水平和生源规模,学校在高端设备投入、师资结构优化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
一、学校概况与基础条件
荥经职高创建于1984年,占地120亩,现有在校生2300余人,教职工156人。校园配备机械加工、电子商务、酒店实训等8个现代化实训中心,其中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2个。
指标 | 2020年 | 2023年 |
---|---|---|
在校学生数 | 1890 | 2300 |
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 | 87% | 93% |
生均实训设备值 | 4800元 | 6500元 |
数据显示,三年来学校规模与硬件水平显著提升,但生均设备值仍低于全省中职均值(7800元)。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农业+工业+服务业”三维专业群,重点建设茶叶生产与加工、数控技术应用、康养旅游三大特色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拓展包”结构,实践课程占比达55%。
- 主干专业:茶叶生产与加工(省级重点)、数控技术应用、康养旅游
- 新兴专业:新能源汽车运用、直播电商(2022年新增)
- 淘汰专业:传统纺织工艺(2021年停招)
专业类别 | 专业数 | 就业率 | 对口升学率 |
---|---|---|---|
现代农业类 | 3 | 94% | 68% |
装备制造类 | 4 | 91% | td>72% |
服务类 | 5 | 89% | 65% |
农业类专业因契合当地产业需求,就业与升学表现最优,但服务业专业竞争力有待加强。
三、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双师素质提升工程”,要求专业教师每五年累计企业实践超12个月。现有“双师型”教师占比68%,聘请企业技师42人担任兼职教师。
教师类型 | 人数 | 占比 | 高级职称比例 |
---|---|---|---|
专任教师 | 115 | 74% | 32% |
企业兼职教师 | 42 | 27% | — |
双师型教师 | 78 | 68% | 28% |
对比区域同类院校,兼职教师比例偏高但稳定性不足,高级职称教师占比低于全省均值(41%)。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推行“季节分段式”教学改革:9-12月校内理论学习,1-5月企业顶岗实训,6月专项备考。与京东云、蜀茶集团等企业共建“订单班”12个,覆盖学生480人。
- 典型模式:“1.5+1.5”工学交替(理论1.5年+实践1.5年)
- 特色项目:“非遗传承班”(联合荥经砂器匠人培养技艺人才)
- 创新举措:开发“微技能证书”体系,涵盖30项岗位关键能力
该模式使岗位适应期缩短至1.8个月,但理论教学系统性受影响。
五、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建成“校中厂”3个、“厂中校”2个,与省内外76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2023年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210万元,较2020年增长140%。
合作类型 | 企业数量 | 覆盖专业 | 学生参与率 |
---|---|---|---|
顶岗实习 | 58 | 全部专业 | 93% |
订单培养 | 12 | 机械制造、电商等 | 45% |
技术研发 | 3 | 茶叶加工、大数据 | — |
合作广度有余但深度不足,技术研发类合作仅占5%,制约服务产业升级能力。
六、学生发展质量分析
近三年毕业生获省级技能大赛奖项27项,4名学生通过高职单招进入“双高计划”院校。2023年创业率达5.2%,较2020年提升2.8个百分点。
年份 | 就业率 | 升学率 | 平均起薪 |
---|---|---|---|
2021 | 90% | 69% | 3200元 |
2023 | 92% | 75% | 3650元 |
薪资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同步,但升学质量仍依赖个别优质生源支撑。
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3000人次,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8项。组建“乡村振兴服务团”,为茶叶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240余次。
- 品牌项目:“荥经砂器制作”非遗培训(年培训工匠60人)
- 创新平台:牵头成立“川西茶产业职教联盟”
- 短板领域:企业员工继续教育参与度不足40%
社会培训规模居区域前列,但高端培训项目占比偏低。
八、发展挑战与对策建议
当前面临三大矛盾:专业结构与产业需求匹配度待优化(先进制造业专业招生困难)、师资队伍高层次短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仅占12%)、数字化教学资源覆盖率不足(仅35%)。建议:①动态调整专业布局,增设智能装备维护等紧缺方向;②实施“博士引进计划”强化研发能力;③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提升信息化水平。
荥经职高作为县域职教标杆,在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创业方面成效显著。未来需破解“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的平衡难题,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数字赋能,向“特色鲜明、区域领先”的现代化职业院校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