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中专学校新校区(四川建筑职校新校)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中专学校新校区(四川建筑职校新校)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中专学校新校区作为西南地区建筑类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建设标志着区域性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升级。新校区选址于成都东部新区核心产业带,占地面积约350亩,总投资超8亿元,依托“产教融合+智慧校园”双轮驱动战略,构建了集教学、实训、研发、创业于一体的现代化职教综合体。校区设计融入绿色建筑理念,采用装配式钢结构与BIM技术建造,不仅成为建筑技术应用的实体教材,更通过“校中厂、厂中校”模式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耦合。相较于老校区,新校区实训设备价值提升4倍,校企合作企业新增23家,形成以智能建造、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为核心的专业集群,为成渝双城经济圈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四	川建筑职业技术中专学校新校区

一、区位优势与交通网络

新校区位于成都东部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内,地处成渝经济走廊1小时交通圈核心位置。通过“三横三纵”路网衔接第二绕城高速与天府国际机场,形成“15分钟产业圈、30分钟都市圈、2小时成渝圈”的区位格局。

对比维度新校区老校区
占地面积350亩(含实训基地80亩)120亩
建筑面积18.6万㎡(含地下空间3.2万㎡)5.8万㎡
交通辐射3条轨道交通+5条快速路单一国道连接

二、智慧校园建设体系

校区构建“云-边-端”三级智慧架构,部署5G+MEC边缘计算节点,实现AR/VR实训、物联网能耗监管等场景应用。重点建设三大平台:

  • 建筑全生命周期BIM管理平台
  • 装配式构件AI检测平台
  • 智慧工地虚拟仿真平台
智能化系统覆盖范围技术亮点
数字孪生中心全校区物理实体映射实时数据采集+三维可视化
能源管控系统建筑设备能耗监测光伏+储能一体化管理
实训直播平台45个实训室多机位智能跟踪拍摄

三、专业集群与课程革新

形成“4+2”专业布局,即智能建造、绿色建筑、建筑装饰、古建修复四大传统专业,新增智慧城市管理、建筑机器人技术两个前沿方向。开发X证书课程包12个,其中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安装等5门课程入选国家规划教材。

专业类别核心课程合作企业
智能建造建筑机器人编程、BIM协同设计中建西部建设
绿色建筑近零能耗建筑设计、光储直柔技术中国中铁科研院
古建修复木作斗拱技艺、彩画修复技术四川省古建院

四、产教融合实践模式

创新“三阶递进”培养体系:第1学年校内基础实训,第2学年项目化教学,第3学年企业顶岗实习。与中国五冶、成都建工等企业共建“大师工作室”7个,开发装配式构件安装等现场教学项目43项。

融合模式实施主体年度效益
订单班培养中建三局西南公司年定向输送200人
技术攻关组四川省装配式建筑协会完成3项工艺标准制定
共享实训中心成都硅宝科技承接行业培训1200人次

五、绿色技术应用示范

校区建筑全面执行GB/T51366-2019绿色校园标准,集成22项低碳技术。其中教学楼采用交叉桁架装配式结构,宿舍区应用保温装饰一体化墙板,景观水体配备太阳能喷泉系统。经测算,全年碳减排量达4800吨,节水率35%,能耗较国标降低28%。

六、师资队伍结构化升级

实施“双师双能”提升计划,现有教师中一级注册建筑师占比达37%,企业兼职教师比例提升至45%。建立“专业带头人+技能大师+青年骨干”三级梯队,开展德国被动房技术、英国BIM认证等专项培训28场次。

师资类型人数代表性成果
教授级高工15人主编行业标准3项
企业技术总监22人完成工程改造项目17个
青年博士8人发表SCI论文9篇

七、学生发展支持体系

构建“奖助勤创”四位一体资助网络,设立装配式构件安装等专项奖学金。建成创新创业孵化中心,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67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91.3%,起薪较全省中职均值高23%。

八、辐射效应与社会服务

年均开展建筑工人技能鉴定3000人次,承接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咨询项目23个。开发的《农村自建房安全手册》被纳入四川省住建厅培训教材,“装配式农房建造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推广目录。

服务类型年度数据社会效益
技能培训覆盖4765人次提升农民工持证率15%
技术扶贫改造农房132栋惠及三州地区650户
标准制定参与编制5项地方标准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中专学校新校区通过空间重构、技术迭代、模式创新,实现了从传统技工教育向现代产业学院的跨越式转型。其“教学工厂化、实训生产化、研发市场化”的运营机制,不仅破解了建筑类中职校企协同育人难题,更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带动区域建筑产业升级。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深入推进,校区有望成为西部建筑技术创新策源地和国际产能合作人才培养高地。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