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山中专公办职业学校作为四川省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地方产业优势与政策支持,形成了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办学特色。学校始建于1985年,历经多次整合与扩建,现已成为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院校。校园占地约120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开设机械加工、电子信息、旅游服务等12个重点专业,其中数控技术应用、电子商务等专业被纳入省级示范性建设名单。
学校现有教职工246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比例达78%,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14个,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累计为乐山及周边地区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超1.2万人。在办学定位上,学校注重服务区域经济,与峨眉山市工业园区、乐山高新区等形成紧密产教融合关系,同时通过“中高职贯通培养”项目拓宽升学通道,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一、学校概况与基础条件
指标项 | 乐山中专公办职业学校 | 四川省平均水平 | 全国中等职校均值 |
---|---|---|---|
校园面积(亩) | 120 | 150 | 180 |
校舍建筑面积(㎡) | 68,000 | 75,000 | 82,000 |
实训设备总值(万元) | 3,200 | 4,100 | 5,300 |
图书总量(册) | 120,000 | 150,000 | 180,000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制造+服务”双轮驱动专业群,重点建设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两大核心领域。其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配备价值800万元的实训中心,涵盖数控机床、3D打印等先进设备;电子商务专业与京东物流共建实训基地,开发直播电商实战课程。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跨岗实训”三级架构,实践课程占比达65%。
专业类别 | 核心专业 | 校企合作企业 | 对口就业率 |
---|---|---|---|
智能制造类 | 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 | 东方电气、长征机床 | 98.2% |
信息技术类 | 计算机网络、物联网技术 | 华为技术、神州数码 | 96.5% |
现代服务类 | 旅游管理、会计事务 | 峨眉山景区管委会、立事达集团 | 95.7% |
三、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名师引领+青苗培育”计划,组建由省级技能大师领衔的教学团队。现有正高级讲师8人,省级骨干教师23人,企业兼职教师占比达35%。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每年选派40名教师赴合作企业顶岗研修,近五年完成12项市级及以上教研课题。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年均培训时长 |
---|---|---|---|
专任教师 | 189 | 76.8% | 68小时 |
双师型教师 | 147 | 59.7% | 82小时 |
企业兼职教师 | 65 | 26.4% | 45小时 |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推行“岗位导向+能力递进”培养机制,实施“1.5+1.5”分段式教学改革。前1.5年完成公共基础与专业核心课程,后1.5年进入企业轮岗实训,实现“教室-实训室-车间”三场景衔接。与吉利汽车共建“订单班”,开发定制化课程包,毕业生留企率达92%。
五、产教融合实践
牵头组建乐山智能制造职教联盟,吸纳42家企业参与。共建“厂中校”3个、“校中厂”2个,其中与四川峨胜水泥联合建设的建材检测中心年检测服务收入超200万元。近三年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1800人次,企业技术改造参与项目14项。
六、学生发展与社会服务
建立“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继续教育”三维发展通道。近三年获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67项,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入驻项目23个。设立“专升本”绿色通道,年均升学率达34%。开展退役军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年均超5000人次。
七、信息化建设水平
建成智慧校园3.0系统,部署5G+工业互联网教学场景。开发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库,涵盖机械装配、电气控制等8大模块。疫情期间实现线上教学覆盖率100%,数字资源平台月均访问量突破1.2万次。
八、发展挑战与对策建议
- 生源质量波动:需加强初中校联动,建立早期职业启蒙机制
- 实训成本压力:探索设备共享平台,引入融资租赁模式
- 师资结构优化: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计划
- 区域竞争加剧:深化“一校一品”特色化建设
面对产业升级与教育变革的双重挑战,乐山中专公办职业学校需持续强化类型教育特征,在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服务能级、创新育人模式等方面精准发力,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更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