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安光正科技职业学校是一所立足成渝经济圈、聚焦科技产业人才培养的中等职业学校。学校以“产教融合、技术立校”为核心理念,构建了覆盖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现代服务等领域的专业体系,并与多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其办学特色体现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模块化课程设计以及“订单式”培养模式上,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5%,本地产业适配度达80%以上。硬件设施方面,学校投入超亿元建设实训中心,涵盖工业机器人、云计算等前沿技术领域,同时通过“企业冠名班”“工学交替”等方式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然而,在品牌辐射力、高端技术资源整合及跨区域合作网络构建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
一、办学定位与核心优势
学校锚定“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目标,形成“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创新创业”三位一体架构。核心优势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专业集群与广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高度匹配;二是“校中厂”模式实现教学场景与企业生产环境无缝衔接;三是政府主导的“技能人才储备库”功能显著,年输送技术人才超2000人。
维度 | 广安光正科技职校 | 省内同类院校均值 |
---|---|---|
专业与产业匹配度 | 92% | 78% |
企业深度合作项目数 | 43项 | 28项 |
实训设备万元/生 | 1.8 | 1.2 |
二、专业体系与课程建设
学校设立智能制造、数字信息、现代服务三大专业群,其中工业机器人、大数据应用等5个省级重点专业采用“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基础课程占比30%,专项技能课程占比50%,企业定制课程占比20%。引入1+X证书制度,学生人均获证2.3本,包含工业互联网安全等紧缺领域认证。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合作企业 | 证书获取率 |
---|---|---|---|
智能制造 | 数控编程、工业机器人运维 | 比亚迪、格力电器 | 94% |
数字信息 | Python开发、网络安全 | 华为、腾讯云 | 88% |
现代服务 | 电商运营、智能客服 | 京东、字节跳动 | 82% |
三、师资结构与发展路径
现有专任教师186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5%,高级职称占比32%。实施“青蓝工程”培养计划,每年选派20%教师赴企业顶岗研修。引进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建立“理论教学+项目实战”双导师制。近五年教师团队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开发校本教材12部。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体系
校区占地120亩,建有智能制造、云计算数据中心等8大实训中心,设备总资产达1.2亿元。推行“三级递进”实训模式:一年级认知实习(虚拟仿真)、二年级专项实训(岗位模拟)、三年级顶岗实习(企业轮岗)。与深广产业园共建“厂中校”实训基地,实现“教室-车间-研发中心”空间融合。
五、就业质量与职业发展
2023届毕业生对口就业率89%,本地就业占比76%,平均起薪4800元/月。建立“终身跟踪”服务体系,毕业三年内晋升管理层比例达27%。典型就业企业包括京东方、中科曙光等,岗位覆盖CNC编程、工业互联网运维等技术岗。创业扶持基金累计孵化学生项目37个,涉及智能硬件、数字化服务等领域。
六、校企合作机制创新
形成“四共八互”合作模式:共建专业标准、共组教学团队、共搭实训平台、共育技能人才;师资互聘、课程互换、设备共享、文化互融、技术互促、信息互通、效益互惠、风险共担。与深广科创集团共建“光正-华鲲振宇”信创产业学院,联合开发国产化信息系统课程包,实现人才培养与技术攻关同步推进。
七、学生管理与素质培养
推行“五维素养”评价体系:职业操守、技术能力、创新思维、协作意识、身心素质。建立“成长档案”数字化平台,记录学生技能竞赛、项目参与等20类成长数据。设立“光正工匠营”社团,开展3D打印、工业设计等拓展活动,近三年获省级以上技能奖项142人次。
八、社会服务与区域贡献
年开展社会培训超万人次,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金额达1500万元。为广安经开区提供技术攻关服务23项,参与制定《智能终端产业工人技能标准》。疫情期间免费开放在线课程资源,覆盖川渝地区12所中职学校。校友创办科技型企业9家,形成“人才培养-产业应用-技术反哺”的良性循环。
广安光正科技职业学校通过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链构建专业生态,以深度产教融合破解职业教育发展瓶颈,其“双师双轨双场景”培养模式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未来需在跨区域资源整合、高端技术平台搭建及国际化标准引入方面持续突破,方能实现从区域职教高地向全国示范性职业院校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