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绵阳游仙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绵阳游仙职教中心)

绵阳游仙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绵阳游仙职教中心)

绵阳游仙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作为四川省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实践基地,始终以“服务区域经济、深化产教融合”为核心理念,构建了涵盖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与社会服务的多层次办学体系。学校依托绵阳科技城产业优势,重点布局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现代服务等专业群,形成“工科为主、多专业协同”的格局。通过“校中厂+订单班”模式,与长虹、九洲等本地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其中对口就业率超80%,彰显了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链的强耦合性。在教学改革方面,学校率先推行“三阶递进”人才培养体系(基础技能→专项技能→综合应用),并引入1+X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互通互认。硬件设施上,累计投入1.2亿元建设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工业互联网模拟平台等现代化教学空间,为学生提供接轨行业标准的实践环境。

绵	阳游仙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82年创立的游仙区高级职业中学,2008年经教育部认定升格为国家级重点中专,2019年获批四川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办学定位聚焦“三个对接”:专业设置对接绵阳“中国科技城”战略,课程体系对接高端制造业人才标准,培养路径对接“工匠精神”培育需求。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办学成果
1982-2000完成从普通中学到职业中专转型获评省级重点职中
2001-2015建成国家级电子电工实训基地入选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2016至今启动“智慧职教”数字化转型获批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园

二、专业架构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4+X”专业集群,其中电子信息技术、数控技术应用、电子商务、汽车运用与维修为省级重点专业,配套开发“平台+模块”课程包。核心课程实施“双师双课堂”模式,企业工程师参与40%实践教学环节。

专业类别核心课程职业资格证书合作企业
电子信息技术智能终端检测、SMT工艺电子设备装调高级工长虹电器、京东方
数控技术应用多轴加工编程、精密测量数控车工高级证九洲集团、四川科瑞
电子商务直播电商运营、大数据分析电子商务师三级京东西南仓、抖音电商

三、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双百工程”师资提升计划,现有专任教师186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78%,聘请企业技术骨干56人担任兼职教师。建立“教学能力+产业经验”双维度考核机制,近五年教师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

指标类型数值对标全省中职均值
高级职称教师比例35%28%
硕士以上学历教师42%31%
企业实践超6个月教师89%65%

四、教学设施配置

学校建有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三大实训中心,总面积达2.3万平方米。重点打造“工业4.0”模拟产线、智能网联汽车实训室等前沿场景,设备总值突破8000万元,生均实训设备值达3.2万元。

实训类别设备数量年度更新率合作企业投入
智能制造产线工业机器人12台15%九洲集团捐赠价值300万设备
信息技术实训云计算节点50个20%华为技术提供ICT设备
汽车实训中心新能源整车8辆18%宁德时代共建电池检测线

五、产教融合实践

创新“四共八通”产教融合机制,与12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战略合作。校企共建“长虹订单班”“京东客服经理储备营”等特色项目,实现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的培养闭环。

  • 共建产业学院:与京东方共建光电技术学院,覆盖显示技术全产业链人才培养
  • 共研课程标准:联合科大讯飞开发人工智能基础课程体系
  • 共育师资队伍:企业技术总监担任产业教授,年授课超200课时
  • 共享资源平台:接入长虹智能制造云平台开展远程实训

六、学生发展路径

构建“升学有径、就业有位、创业有扶”的多元发展通道。近三年高职单招录取率达72%,其中15%进入“双高计划”院校;直接就业学生平均起薪4200元/月,高于区域职教平均水平。

发展类型2023届数据支持措施
高职升学升学率72%设立升学导师制,开设强化培训班
直接就业对口就业率83%企业定制培养周期缩短至6个月
创新创业孵化项目27个配套500万创投基金+创业孵化基地

七、社会服务能力

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1.2万人次,为绵阳市提供“技能绵阳”行动支撑。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37个,横向课题到账经费连续三年超500万元,形成“教育培训+技术研发+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生态。

  • 乡村振兴:为北川羌族自治县定制农产品电商培训方案
  • 退役军人:开发“军地两用人才”培养课程包
  • 国际交流:承接老挝职业院校教师研修项目
  • 社区教育:开设老年智能技术公益课覆盖3万人

八、未来发展挑战

面对产业升级加速、职业教育类型化改革深化等新形势,学校需突破三大瓶颈:一是专业迭代速度与新兴产业发展节奏存在时间差;二是高水平企业兼职教师稳定性不足;三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尚未形成体系化优势。建议通过建立产业技术顾问委员会、完善“固定岗+弹性岗”用人制度、搭建区域职教资源共享平台等方式持续突破。

绵阳游仙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经过四十年积淀,已发展成为西部地区产教融合的典范。其“扎根产业办专业、引企入校深融合”的实践路径,为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未来需在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教师企业实践长效机制、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持续创新,方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