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师范学院成人教育作为西南地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始终秉持“服务基础教育、助力职业发展”的核心理念。依托学校70余年师范教育积淀,构建了涵盖学历提升、职业培训、技能认证的多层次教育体系,形成“教师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服务”三位一体的办学特色。近年来,学院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教学平台,创新“线上线下混合式”培养模式,累计为区域输送6万余名成人教育毕业生,其中85%以上服务于基础教育领域,显著提升了川内偏远地区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
一、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
成都师范学院成人教育肇始于1985年举办的夜大学,2002年正式成立继续教育学院,2018年获批“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中心”。当前开设42个本科专业、38个专科专业,在籍学员规模连续五年保持1.2万人以上,稳居四川省属高校前列。
年份 | 在籍人数 | 新增专业数 | 数字化课程占比 |
---|---|---|---|
2018 | 8,600 | 15 | 25% |
2021 | 12,300 | 22 | 68% |
2023 | 13,500 | 28 | 89% |
二、专业结构与课程体系
现有专业设置突出“师范底色”与“职教特色”,重点建设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等12个省级特色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基础模块+方向模块+实践模块”三维架构,其中教师教育类课程学分占比达40%。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年均招生数 | 对口就业率 |
---|---|---|---|
师范教育 | 语文教育/英语教育 | 800 | 92% |
职业教育 | 电子商务/护理 | 650 | 88% |
管理学科 | 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 | 420 | 83% |
三、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构建“三阶段递进式”培养体系:第一阶段线下集中面授(占总课时30%),第二阶段线上专题学习(40%),第三阶段岗位实践(30%)。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实现微课资源库、在线测试平台、直播互动课堂的有机融合。
- 面授教学:每学期组织2次集中授课,每次持续5-7天
- 线上学习:超星平台+自建慕课,年访问量突破200万人次
- 实践环节:建立86个校外实践基地,实行“双导师制”
四、师资队伍建设
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自有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占比65%,另聘行业专家127人。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近五年开展信息化教学专项培训42场次。
师资类型 | 人数 | 高级职称占比 | 行业经历比例 |
---|---|---|---|
专职教师 | 215 | 68% | 45% |
兼职教师 | 127 | 32% | 92% |
企业导师 | 89 | — | 100% |
五、学生构成与学习特征
生源覆盖23个省份,年龄跨度18-55岁,平均年龄31.2岁。在职学员占比82.6%,其中中小学教师占63.4%,企业员工占19.2%。学习方式呈现“碎片化学习+集中冲刺”特点,日均在线学习时长1.8小时。
六、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构建“五位一体”质量监控体系:①教学督导随机听课制度 ②学员满意度调查(每学期2次) ③毕业论文盲审机制 ④实践考核双评分标准 ⑤用人单位跟踪反馈。近三年教学事故率控制在0.3%以下。
七、社会服务成效
承担“国培计划”项目32项,培训乡村教师2.4万人次。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累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1,876人。疫情期间免费开放42门精品课程,惠及13万社会学习者。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方向
当前面临三大挑战:①在线教育技术迭代压力 ②非师范专业竞争力不足 ③校企协同育人深度待加强。未来将重点推进:①AI赋能的个性化学习系统开发 ②“教育+养老”“教育+文旅”等新兴专业群建设 ③产教融合型实践基地扩容工程。
经过三十年发展,成都师范学院成人教育已形成鲜明的教师教育品牌和区域服务特色。在数字化转型、专业结构优化、质量保障机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应对教育智能化变革和多元化需求方面仍需持续创新。未来需进一步强化产教融合深度,探索弹性学制改革,以更好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