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山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坐落于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所在地乐山市。学院以“旅游”为核心特色,深度融入地方文旅产业发展,构建了涵盖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烹饪工艺、文化艺术等领域的专业体系。作为四川旅游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学院依托峨眉山、乐山大佛等优质旅游资源,形成“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与多家5A级景区、知名酒店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近年来,学院通过“非遗进校园”“数字化文旅实训”等创新举措,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为西南地区文旅产业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院前身为1985年成立的乐山市旅游职业中学,2006年升格为高职院校,2019年被认定为四川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办学定位聚焦“文旅融合”,以“培养文旅产业高端技能人才”为目标,形成“前校后企、双向赋能”的产教协同机制。
时间 | 发展阶段 | 关键成果 |
---|---|---|
1985-2005 | 中职教育阶段 | 建成省级重点旅游实训基地 |
2006-2018 | 高职转型期 | 开设旅游管理等6个骨干专业 |
2019至今 | 高质量发展期 | 立项省级“双高计划”建设专业群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院现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等28个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4个。课程体系采用“平台+模块”模式,基础课程覆盖文旅通识教育,专业课程细分方向如“研学旅行策划”“智慧景区运营”等。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核心课程 | 职业证书 |
---|---|---|---|
旅游服务类 | 旅游管理 | 导游实务、景区数字化运营 | 导游资格证 |
餐饮管理类 | 烹饪工艺 | 川菜制作技艺、宴会设计 | 中式烹调师 |
文化创意类 | 数字媒体艺术 | 文旅IP设计、非遗数字化保护 | 新媒体运营师 |
三、师资力量与科研能力
学院现有教职工460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双师型”教师达72%。建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授。近三年完成省部级课题27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4项,开发《川菜标准化教程》等教材被列为“十四五”规划教材。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代表成果 |
---|---|---|---|
教授/研究员 | 42 | 9% | 主持制定《天府旅游名导标准》 |
企业兼职导师 | 126 | 27% | 开发峨眉雪芽茶艺实训课程 |
博士/硕士 | 215 | 47% | 发表文旅产业经济研究论文89篇 |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条件
学院占地580亩,建有国内领先的文旅实训中心,包含智慧酒店实训楼、非遗传承工坊、虚拟仿真导游实验室等。与峨眉山景区共建“零距离”实训基地,实现“课堂-岗位”无缝衔接。
实训类别 | 场地面积 | 设备价值 | 合作企业 |
---|---|---|---|
智慧旅游 | 3200㎡ | 1800万元 | 携程集团 |
餐饮实训 | 2600㎡ | 1200万元 | 海底捞 |
非遗工坊 | 1500㎡ | 650万元 | 蜀绣传承基地 |
五、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学院与华侨城集团、洲际酒店集团等企业建立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设立“订单班”覆盖率达65%。共建“峨眉山国际旅游学院”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开发《景区应急处理》《高端民宿运营》等定制课程。
六、学生发展与社会服务
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247项,创业孵化项目带动就业320人。学院年均开展社会培训超2万人次,承接乐山市文旅人才提升计划,开发“乡村旅游带头人”“非遗传承人”等专项培训项目。
七、区域经济贡献与国际化发展
学院支撑乐山市“文旅强市”战略,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41%,为峨眉山景区输送导游、讲解员等岗位人才超千名。国际化方面,与泰国清迈大学共建“中文+旅游服务”课程,招收老挝、缅甸等国留学生126人。
八、挑战与未来发展策略
面对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学院正推进“AI+旅游教育”改革,建设虚拟现实导游实训系统。计划三年内新增“智慧文旅装备技术”等专业,打造长江上游文旅产教融合共同体。
乐山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已形成鲜明的“文旅育人”特色。未来需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国际化标准认证等方面持续突破,巩固其在西南地区旅游职业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