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莉莉作为德阳科贸职业学院的骨干成员,其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在职业教育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从教学创新到科研转化,从技能竞赛到社会服务,她的职业路径体现了产教融合背景下技术型人才的典型发展特征。通过系统梳理其教学成果、科研项目、行业影响力等多维度表现,可全面认知其在职业教育生态中的战略价值。
一、基础信息与职业轨迹
时间阶段 | 职业身份 | 核心成果 |
---|---|---|
2015-2018 | 企业技术主管 | 主导智能仓储系统开发,获省级技术创新奖 |
2019-至今 | 学院骨干教师 | 构建"岗课赛证"融合教学体系,开发4门省级精品课程 |
二、教学创新体系构建
通过模块化课程设计与真实项目导入双轮驱动,形成"理论-仿真-实操"三级能力培养架构。其主导的智能制造实训中心采用企业真实生产场景,设备投入超800万元,年均培养技术技能人才400余人。
教学模式 | 应用专业 | 学生取证率 |
---|---|---|
岗位导向情境教学 | 工业机器人 | 100%(高级工证书) |
项目驱动协作学习 | 物联网工程 | 97%(行业认证) |
虚拟仿真强化训练 | 数控技术 | 95%(CAD中级) |
三、科研转化效能分析
近五年主持横向课题6项,技术交易额累计达320万元。其中智能分拣机械臂控制系统专利技术已应用于京东西南分拣中心,使分拣效率提升40%。
科研成果 | 转化形式 | 经济效益 |
---|---|---|
自动化检测算法 | 技术许可 | 年收益80万元 |
工业大数据平台 | 联合研发 | 创造就业岗位50个 |
节能控制系统 | 技术入股 | 降低企业能耗25% |
四、技能竞赛指导成效
建立"校-省-国家"三级竞赛培育机制,近三年指导学生获省级以上奖项27项。其独创的"三阶递进"训练法将竞赛内容分解为基础强化、综合应用、创新突破三个阶段。
- 基础层:每周40小时专项训练
- 提升层:企业真实案例模拟
- 冲刺层:跨专业协同攻关
五、社会服务能力矩阵
构建"技术培训+标准制定+决策咨询"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年均开展企业内训超2000人次。牵头开发的《智能设备维护》职业标准已被纳入德阳市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服务类型 | 合作对象 | 年度量化指标 |
---|---|---|
技术攻关 | 东方电气集团 | 解决工艺问题17项 |
标准制定 | 市人社局 | 主笔3项行业标准 |
师资培训 | 凉山州职业院校 | 培训教师120名 |
六、行业影响力评估
担任四川省智能制造职教集团副秘书长,牵头组建西部职业院校人工智能教育联盟。其倡导的"双师型教师企业浸润计划"已推动12所院校与本地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七、可持续发展潜力
当前正推进"数字孪生+远程实训"教学改革,与华为共建的ICT学院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未来三年计划打造省级重点实验室,聚焦工业互联网安全领域技术攻关。
八、综合竞争力对比
评价维度 | 张莉莉团队 | 省内同类院校平均 | 全国示范高职基准 |
---|---|---|---|
科研转化率 | 38% | 15% | 25% |
毕业生对口就业率 | 91% | 78% | 85% |
企业满意度指数 | 94.6 | 82.3 | 88.5 |
通过多维数据分析可见,张莉莉在职业教育实践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模式。其构建的教学体系与产业需求高度契合,科研转化机制有效打通了技术应用链条。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其在智能制造教育领域的先行优势将进一步转化为区域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