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宁区职业技术学校作为上海市长宁区重点建设的中等职业学校,始终秉持“技能立校、产教融合”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依托长宁区国际化城区定位,深度整合商业、航空服务、信息技术等领域资源,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特色育人模式。近年来,学校通过推进专业集群建设、深化产教融合项目、强化技能竞赛培育等举措,在人才培养质量、就业竞争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从综合数据来看,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其中对口就业率达85%,校企合作企业覆盖航空、金融、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60%,拥有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实训设备总值超3000万元。学校累计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12项,上海市级奖项47项,充分彰显其办学实力与行业认可度。
一、学校概况与基础条件
长宁区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于1985年,2018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是上海市首批“双证融通”试点单位。校园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设有智能制造、数字商贸、航空服务三大专业群实训中心,配备工业机器人、航空模拟舱、智慧物流等现代化实训设备。
指标 | 数据 |
---|---|
创办时间 | 1985年 |
在校学生数 | 2800人 |
教职工总数 | 210人 |
实训设备总值 | 3200万元 |
校企合作单位 | 86家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产业导向、动态调整”的专业布局,重点打造航空服务、智能装备制造、数字媒体技术等6个核心专业,形成“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例如,航空服务专业与东方航空合作开发《客舱服务实务》课程,引入IATA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认证标准;数控技术专业对接西门子工业4.0标准,开发《智能制造单元集成》特色课程。
专业群 | 核心专业 | 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 |
---|---|---|
航空服务 | 空中乘务、机场运行 | 92% |
智能制造 | 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 | 88% |
数字商贸 | 电子商务、会计事务 | 85% |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创新
学校实施“名师引领、双师培育”计划,组建由市级学科带头人、企业技术骨干和高校教授构成的教学团队。现有正高级讲师8人,上海市“双师型”名师基地成员12人,企业兼职教师占比达40%。创新推行“项目导师制”,每名专业教师需对接2-3家合作企业参与技术攻关,近三年累计完成企业技改项目27项。
四、人才培养与就业质量
学校构建“三级递进”人才培养体系:一年级夯实文化基础,二年级强化专业技能,三年级开展顶岗实习。与春秋航空、上海电气等企业共建订单班,实行“1.5+1.5”分段培养模式。近五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超98%,平均起薪达5800元/月,高于上海市中职院校平均水平。
年份 | 就业率 | 对口就业率 | 升学率 |
---|---|---|---|
2020 | 98.2% | 83% | 12% |
2021 | 98.7% | 85% | 15% |
2022 | 99.1% | 87% | 14% |
五、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
学校牵头成立长宁区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与携程、拼多多等企业共建“厂中校”实践基地。年培训社会人员超3000人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覆盖20个工种。疫情期间开发“云实训”平台,实现虚拟仿真实训与远程指导结合,保障教学连续性。
六、学生发展与竞赛成绩
学校建立“校-区-市-国”四级技能竞赛选拔机制,近五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3枚、银牌5枚。2022年在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大赛中,学校代表队以总分第二名斩获一等奖,创上海市中职校在该赛项历史最好成绩。
七、社会评价与行业认可
据麦可思第三方评估报告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达93.6%,“职业素养”“专业技能”指标评分居前列。学校连续三年获评“上海市文明校园”,2022年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基地”合作单位。
八、发展挑战与改进方向
面对产业升级加速和技术变革挑战,学校存在以下待改进领域:一是新兴专业(如人工智能应用)师资储备不足;二是国际化办学水平有待提升,留学生比例不足2%;三是数字化转型需加快,目前仅完成30%专业课程的数字化改造。未来将重点推进“双师型”教师海外研修计划,建设国际认证课程体系,并投入800万元升级虚拟仿真实训平台。
总体而言,长宁区职业技术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技能培养,已发展成为长三角地区具有鲜明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其“岗位导向、能力本位”的育人模式有效衔接区域产业链需求,但在专业结构优化和国际化办学方面仍需持续发力。随着《上海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推进,学校有望在智慧校园建设、跨国校企合作等领域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