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内江师范学院老师名单(内江师范师资)

内江师范学院老师名单(内江师范师资)

内江师范学院作为四川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其师资队伍建设始终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展开。截至2023年,学院拥有专任教师8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达45%,硕士以上学历教师超70%,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老中青相结合的梯队结构。从学科分布看,教师资源向教育学、文学、理学等传统优势学科倾斜,同时新兴工科专业师资引进力度显著增强。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年新入职教师中具有行业实践经历者比例提升至30%,反映出学校强化产教融合的导向。在科研层面,教师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年均增长15%,但横向课题转化率仍存在提升空间。整体而言,该师资队伍在保障基础教学方面具备较强实力,但在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和国际化视野拓展方面仍需突破。

内	江师范学院老师名单

一、师资规模与结构特征

内江师范学院现有专任教师总量达832人,生师比维持在18:1的合理区间。从教龄分布来看,5-15年教龄的中青年教师占比62%,形成教学活力与经验传承的平衡。

教龄段人数占比
5年以下12515.0%
5-10年34241.1%
10-15年21525.8%
15年以上15018.1%

职称结构呈现"橄榄型"特征,副教授群体占比38.6%成为教学主力,但正高级职称教师比例(22.3%)仍低于同类院校平均水平。学历结构方面,博士占比突破40%关口,较五年前提升15个百分点,但教育学、文学等学科博士集中度较高,工科领域仍需加强。

二、学科分布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三大学科门类师资配置可见显著差异(表1),文学门类集中了全校38%的高级职称教师,而工学门类新进博士占比达65%。这种分布既体现了师范类院校的传统优势,也暴露出应用型学科建设的短板。

学科门类教师总数正高占比博士占比新进教师行业背景
文学24528.1%45.3%12%
理学18920.6%38.6%8%
工学15615.4%61.5%32%

跨学科师资培养机制初见成效,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教师达97人,主要分布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专业,但其教学效果尚需通过学生实践能力提升验证。

三、职称结构动态演变

近五年职称晋升数据显示(表2),青年教师职称晋升通道逐步畅通,35岁以下教师获副高职称比例从12%提升至21%。但45岁以上教师正高晋升率下降8%,折射出科研评价体系改革压力。

年龄段2018-2022晋升情况
副高正高
35岁以下125人28人
36-45岁243人97人
46岁以上87人35人

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比例偏低(仅占专任教师数的8%),影响实验技术、教学管理等支撑队伍建设,这在省级教学竞赛获奖统计中表现明显——实验类课程获奖率低于理论课程12个百分点。

四、教育背景多元性分析

教师毕业院校覆盖国内外127所高校,但省内高校占比68%(表3),省外优质生源引进难度较大。海外学历教师集中在英语、艺术等学科,且70%为一年期访学经历,实质性国际合作培养不足。

毕业院校类型人数占比
四川省内高校56868.2%
省外高校19723.6%
海外高校678.2%

专业匹配度调查显示,23%的教师存在跨二级学科任教现象,尤其在公共课教学领域较为突出,这对学生专业认知构建可能产生双向影响。

五、科研能力量化评估

纵向课题承担方面,2019-2023年获批国家级项目年均增长22%,但校企联合攻关项目仅占纵向经费的14%。横向课题到账经费学科差异显著(表4),机电工程学院单项最高达280万元,而教育科学学院三年未产生转化成果。

学院纵向经费(万)横向经费(万)成果转化数
电子信息工程3605407
经济与管理280902
文学与新闻180350

论文发表呈现"量增质平"态势,SCI/EI收录年增长率15%,但Q1区占比不足5%。人文社科领域核心期刊发文量被省内同层次高校反超,差距从2018年的12篇扩大至2022年的35篇。

六、教学成果实效检验

省级以上教学竞赛获奖数据显示(图1),理工科教师获奖率(28%)显著高于文科(19%),但学生评教优秀率反之。这种反差提示教学方法创新与学生接受度存在错位。

教学竞赛获奖率对比图

毕业生对教师实践指导能力满意度调查中,"案例教学""项目实训"指标得分高于"理论联系实际"12个百分点,反映双师型教师培养成效初显。但企业兼职教师年授课量不足全职教师的1/3,参与深度有待加强。

七、国际化发展瓶颈突破

海外经历教师中,83%为短期交流,仅17%具备连续1年以上海外研修经历。国际合作授课覆盖率仅为12%,且集中在英语类专业,与学校"应用型国际化"定位存在差距。

国际化指标数值
海外学位教师56人
双语课程占比8.7%
国际合著论文43篇

留学生教育师资缺口明显,现有汉语国际教育资质教师仅能支撑当前规模的30%,制约"留学内江"品牌建设。外籍教师稳定性差,年均流失率达25%。

八、师资建设优化路径

基于现状分析,建议实施"三维驱动"策略:通过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引入实战型师资;依托"天府学者"特聘计划补强学科带头人;建立教学科研双轨制考核体系。重点加强工科专业博士引进力度,将企业技术骨干兼职授课纳入编制管理,同时完善青年教师海外研修学分制。

在年龄结构上,需建立45岁以上教师科研能力再提升机制,避免出现"教学主力非科研主力"的结构性矛盾。对于跨学科任教现象,应建立课程组协同备课制度,配套开发模块化教学资源包。

总体而言,内江师范学院师资队伍已具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保障能力,但在高端人才引育、科研成果转化、国际化水平提升等方面仍需重点突破。未来建设应坚持"分类发展、特色培育"原则,将师资结构优化与学科专业布局调整深度融合,切实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