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盐源职业技术中学校肖老师作为该校骨干教师,在职业教育领域展现出卓越的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其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地方产业需求,通过模块化课程设计、项目化教学改革及校企合作资源整合,显著提升学生技能水平与就业竞争力。在近十年执教生涯中,肖老师主导开发3门省级精品课程,带领学生团队斩获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奖项12项,形成"产教融合、学岗直通"的特色培养模式。其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虚拟仿真系统》破解实训设备不足难题,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同时,肖老师积极构建"双师型"教师发展共同体,通过校企双向挂职机制推动教师队伍转型,相关经验被纳入区域职教改革案例库。
教学能力与课程建设
肖老师构建"岗位能力-课程模块-教学单元"三级课程体系,将企业真实项目拆解为68个教学案例。其主讲的《汽车电气设备检修》课程采用"理论+实训+考评"一体化模式,学生实操考核优良率达92%。
课程名称 | 教学模式 | 企业参与度 | 学生获证率 |
---|---|---|---|
汽车故障诊断技术 | 项目导向教学 | 深度合作(设备/导师) | 87% |
新能源汽车维护 | 理实一体教学 | 资源支持(实训基地) | 95% |
职业素养提升 | 情景模拟教学 | 间接参与(案例提供) | 89% |
学生培养与竞赛指导
建立"梯队式"竞赛培育机制,实施"基础强化-专项突破-综合演练"三阶训练。近五年指导学生获省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其中2022年新能源汽车技术与服务赛项实现该校省级金牌零突破。
竞赛项目 | 获奖等级 | 参赛学生数 | 训练周期 |
---|---|---|---|
汽车机电维修 | 省级一等奖 | 3组(9人) | 8个月 |
智能网联技术应用 | 省级二等奖 | 2组(6人) | 6个月 |
钣金涂装技能 | 省级三等奖 | 4组(12人) | 5个月 |
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
主持完成《民族地区职业院校产教融合路径研究》等省部级课题3项,研发的"汽车底盘虚拟检测平台"实现技术转让。2021年获批实用新型专利2项,其中《多功能教学型充电桩》已被省内5所院校采用。
科研项目 | 成果类型 | 转化应用 | 经济效益 |
---|---|---|---|
虚拟仿真教学系统 | 软件著作权 | 本校推广使用 | 节约设备采购费120万元 |
新能源汽车实训台架 | 实用新型专利 | 企业量产销售 | 年销售额800万元 |
民族地区职教模式研究 | 研究报告 | 政府决策参考 | 推动3项地方政策出台 |
社会服务与校企合作
牵头组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联盟",吸引23家企业深度参与。为当地4S店定制培训方案,年培训量超600人次。推动校企共建"长城汽车订单班",实现招生即招工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 合作企业类型:主机厂(3家)、零部件企业(5家)、售后服务商(15家)
- 典型合作项目:现代学徒制试点、教师顶岗实践、技术联合攻关
- 社会培训覆盖:企业员工(45%)、退伍军人(30%)、农民工(25%)
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首创"三阶递进"教学法:一年级夯实基础(理论+基础实训),二年级专项提升(模块技能训练),三年级综合应用(企业项目实战)。配套开发职业能力测评系统,实现个性化培养路径规划。
与传统教学模式对比:
维度 | 传统模式 | 创新模式 |
---|---|---|
课程结构 | 学科体系 | 工作过程导向 |
考核方式 | 笔试为主 | 过程性评价(60%)+实操(30%)+创新(10%) |
师资配置 | 单一校内教师 | 校企双导师制 |
教师团队建设成效
建立"教学名师工作室",培养青年骨干教师12名。组织跨区域教研活动28次,开发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含课件300+个、视频150+小时)。其团队成员获全国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1项。
团队发展指标对比:
指标 | 2018年 | 2023年 |
---|---|---|
高级职称占比 | 15% | 42% |
双师型教师比例 | 35% | 81% |
教改课题参与率 | 25% | 92% |
民族文化传承实践
将彝族漆器工艺、摩梭纺织技艺融入课程设计,开发《民族工艺品制作与营销》拓展课程。带领学生完成"藏区特色交通工具改良"项目,设计适配高寒地区的新能源汽车改装方案。
文化融合典型案例:
传统文化元素 | 融入课程 | 创新成果 |
---|---|---|
彝族图案设计 | 汽车外观造型课程 | 学生作品获非遗创新奖 |
摩梭纺织技术 | 内饰材料工艺课 | 研发植物纤维环保座椅 |
藏区交通特征 | 高原车辆维护课 | 制定特殊环境运维手册 |
通过多维度的创新实践,肖老师构建起"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职业教育生态体系。其经验表明,民族地区职教发展需把握三个关键:精准对接产业需求的课程重构、深度交融的校企合作机制、兼具现代性与地域性的文化传承创新。这种发展模式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对推动产教融合战略落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