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成都都江堰卫校(都江堰卫校)

成都都江堰卫校(都江堰卫校)

成都都江堰卫校是一所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地核心区域的全日制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依托都江堰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优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以医学护理为特色的办学体系。学校始建于1958年,历经多次改制与发展,现已成为四川省内重要的基层医疗人才输送基地。校园占地约120亩,拥有现代化医学实训中心、模拟病房和中医药标本馆,并与省内多家三甲医院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尤其在川西地区基层医疗机构中口碑显著。其“中医康复技术”专业被列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结合都江堰“三遗之城”的文化资源,开发了独具特色的康养课程体系,在同类院校中具备差异化竞争力。

成	都都江堰卫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温江专区卫生学校,1984年迁址都江堰并更名为现名。2009年被纳入四川省“乡村医生培养计划”定点单位,2016年通过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验收。办学定位聚焦“基层医疗+康养服务”,形成以护理、药剂、中医康复技术为核心的专业集群,累计培养逾万名卫生技术人才。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办学成果
1958-1990初创期,基础医学教育为主培养基层赤脚医生3000余人
1991-2010专业拓展,增设护理专业获省级重点中专称号
2011-至今产教融合,建设康养实训基地立项国家级实训项目3项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设护理、药剂、中医康复技术三大主体专业,其中护理专业细分为老年护理、急救护理方向。课程体系采用“1+X”证书制度,将传统医学知识与现代护理技术融合,开发《青城太极养生》《都江堰中药材鉴别》等校本课程。

专业名称核心课程职业资格证书
护理基础护理学、解剖学、病理学护士执业资格证
药剂药物化学、药理学、调剂技术医药商品购销员证
中医康复针灸推拿、康复评定、中医养生健康管理师证

三、师资结构与科研能力

现有教职工187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2%,硕士以上学历教师达45%。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聘请都江堰市医疗集团专家担任兼职教授。近五年完成市级课题12项,开发《汶川地震伤员救护手册》等应急医疗教材。

师资类别人数占比
正高级职称2815%
副高级职称4223%
硕士研究生8445%
双师型教师11561%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条件

建有总面积8000㎡的医学实训中心,包含高仿真ICU病房、中药炮制室、急救模拟舱等场景。与都江堰医疗中心共建“临床教学医院”,实现“教室-病房”一体化教学。2022年投入1200万元升级虚拟解剖教学系统。

五、就业质量与社会服务

近三年毕业生进入二级以下医疗机构比例达78%,对口支援阿坝州、甘孜州医疗系统。开展“中医药进社区”项目,年培训基层医护人员超2000人次。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建立远程会诊教学通道,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六、校园文化与学生发展

推行“明德精医”校训文化,组建羌医药兴趣小组、急救技能社团等特色组织。每年举办“青城论健”学术论坛,邀请行业专家开展讲座。学生获省级护理技能大赛奖项27项,创新创业项目立项9项。

七、区域优势与行业影响

地处成渝经济圈核心节点,辐射川西平原20余个区县。作为都江堰健康产业联盟成员,参与制定《川西康养服务标准》。在“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承担医疗人员再培训任务,获评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八、挑战与发展机遇

当前面临医学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压力,需加强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建设。随着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康养旅游人才培养需求激增。学校正筹备申报“中医药健康服务”新专业,拟与泰国清迈大学开展传统医学交流项目。

成都都江堰卫校通过六十余年的深耕细作,构建了“医教融合、文化传承、服务基层”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其依托世界遗产地文化资源创新康养教育,借助区域医疗需求优化专业布局,在四川省中等卫校中形成显著特色。未来需在智慧医疗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等领域寻求突破,持续巩固西部基层医疗人才摇篮的地位。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