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卫生学校(阿坝藏卫校)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卫生学校(阿坝藏卫校)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卫生学校是四川省民族地区重要的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依托藏羌民族文化与地域特色,致力于为高原地区输送基层医疗人才。学校始建于1958年,历经多次改制与扩建,现已形成以护理、藏医、临床医学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以藏羌民族为主体的卫生类中等专业学校,其办学定位紧密结合川西北高原疾病谱与基层医疗需求,通过“双语教学+实践导向”模式,培养具备民族语言优势和高原适应能力的医护人才。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在阿坝州及周边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率达90%以上,成为破解民族地区“看病难”问题的关键力量。

阿	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卫生学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马尔康卫生培训班”,1978年更名为“阿坝州卫生学校”,2018年被教育部列入“全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示范基地”。办学定位始终围绕“服务藏区基层医疗”,形成了“立足阿坝、辐射川西北、培养实用型民族医护人才”的办学宗旨。

时间阶段 关键事件 发展目标
1958-1980年 初级卫生人员培训 解决藏区基础医疗人力短缺
1981-2000年 中专学历教育起步 系统化培养藏族医护人才
2001年至今 国家级重点中专建设 深化产教融合与民族特色课程

二、地理区位与硬件设施

学校主校区位于马尔康市,另设汶川、若尔盖2个分校区,覆盖阿坝州主要人口聚居区。校园总面积12.6万平方米,建有高原医学模拟实训中心、藏药炮制实验室等特色设施。

校区属性 面积(平方米) 核心功能
马尔康主校区 80,000 理论教学与综合实训
汶川分校区 30,000 临床实习与应急演练
若尔盖分校区 16,000 藏医药文化传承基地

三、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目前开设护理、藏医、农村医学3个核心专业,其中护理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课程体系采用“文化基础+专业技能+民族医学”三元结构。

专业名称 学制 核心课程 民族特色模块
护理 3年 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 藏汉双语沟通技巧
藏医 3年 藏医理论基础、藏药方剂学 唐卡医学图谱解析
农村医学 3年 全科医学概论、预防医学 高原病防治实务

四、师资结构与教学资源

现有教职工142人,其中专任教师108人,“双师型”教师占比65%。高级职称教师中,藏医专家占比达40%,形成“现代医学+传统藏医”复合型师资队伍。

类别 人数 占比 代表资源
藏医专家团队 28人 26% 《四部医典》数字化教材库
临床护理导师 52人 48% 高原急救模拟训练系统
企业兼职教师 15人 14% 基层卫生院案例库

五、学生构成与就业特征

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800人左右,藏族学生占比72%,羌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占18%,汉族学生仅占10%。就业呈现“本地化率高、岗位匹配度强”特点。

指标类型 数据详情 对比维度
生源地分布 阿坝州内生源92% 省内其他市州仅占8%
就业去向 县级以下医疗机构85% 市级医院就业率低于5%
岗位类型 护理岗占68% 藏医相关岗位占22%

六、教学成果与社会服务

近五年累计培养毕业生2300余人,主持省部级民族医药课题12项。与四川省人民医院共建“远程医疗教学点”,开发藏汉双语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库。

  • 科研成果:完成“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护理规范”等5项行业标准制定
  • 社会培训:年均开展乡村医生技能培训超1000人次

面临高原人才流失、双语教材更新滞后等问题。实施“校企订单培养”“民族医学大师工作室”等计划,联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开展师资轮训。

<p{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卫生学校通过七十余年的探索,构建了民族性与专业性深度融合的育人体系。其“扎根高原、服务基层”的办学实践,不仅缓解了藏区医疗资源匮乏问题,更成为民族文化传承与现代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典范。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与高职升格路径上持续突破,为民族地区卫生健康事业提供更持久的人才支撑。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