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内江大千职业学校(内江大千职校)

四川内江大千职业学校(内江大千职校)

四川内江大千职业学校是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坐落于张大千故乡——四川省内江市。学校以“传承大千艺术精神,培育现代职业人才”为办学理念,依托地域文化优势,构建了“艺术+技术”特色育人体系。办学十余年来,累计培养技能型人才超万名,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6%以上,形成“升学有通道、就业有优势、创业有基础”的多元发展格局。

四	川内江大千职业学校

学校现开设文化艺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6大专业群,其中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工艺美术、幼儿教育等专业被列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校内建有川南地区规模领先的艺术实训中心,配备虚拟现实绘画室、非遗工艺工坊等特色教学空间。通过“校中厂+厂中校”模式,与3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形成“产教融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闭环。

在区域职业教育体系中,该校以“文化赋能+产业对接”的差异化定位凸显特色。相较于传统职业院校,其将艺术审美教育贯穿全学科,构建“专业技能+人文素养”双螺旋课程体系;对比同类艺术类院校,则更注重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形成“创意设计-数字转化-产品输出”的完整产业链教学模块。这种复合型育人模式,既契合成渝双城经济圈文化产业升级需求,也为三四线城市职教改革提供了创新样本。

一、办学定位与特色

学校确立“艺术筑基、技术立身”的办学宗旨,构建“三位一体”发展框架:

  • 文化传承维度:开设张大千书画研究、川南民间工艺等校本课程
  • 产业服务维度:对接电子商务、数字文创等区域支柱产业
  • 升学就业维度:搭建“中高职衔接”立交桥,年均升入高等院校学生占比达35%
核心指标 2020-2023数据 区域同类院校均值
文化类课程占比 38% 15%
校企合作项目数 52个 35个
毕业生创业率 12.6% 7.3%

二、专业建设体系

构建“金字塔型”专业布局:

  • 塔基专业:计算机应用、会计事务等通用类专业
  • 塔身专业:数字媒体技术、工艺美术等特色优势专业
  • 塔尖专业:非遗保护技术、书画修复等稀缺专业
专业类别 重点建设专业数 实训室配置标准 行业认证覆盖率
文化艺术类 8个 人均设备值2.8万元 92%
信息技术类 6个 云计算实训平台 85%
现代服务类 4个 智慧商超模拟系统 78%

三、师资队伍结构

实施“双师双能”提升工程:

  • 专业教师中具备企业实践经历者占68%
  • 聘请非遗传承人、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56人
  • 建立教师企业轮岗制度,年均实践时长≥40天
职称结构 学历结构 年龄结构
高级职称32%、中级45%、初级23% 硕士及以上58%、本科42% 35岁以下48%、36-50岁37%、50岁以上15%
对比全省中职均值 高级21%、中级55%、初级24% 硕士31%、本科61% 35岁以下58%、36-50岁32%、50岁以上10%

四、学生发展路径

构建“三纵四横”成长网络:

  • 纵向通道: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培养
  • 横向拓展: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国际交流三维联动
  • 实施“一人一规划”职业指导体系
发展类型 2023届数据 培养成效
升学方向 1248人(本科32%,专科68%) 98%进入文化艺术相关院校
直接就业 1982人(本地就业率76%) 平均起薪4200元/月
自主创业 216个项目(文创类占63%) 年均存活率超80%

五、产教融合实践

形成“四阶递进”合作模式:

  • 认知实习:企业参观学习(第1学期)
  • 跟岗实训:岗位技能培训(第3学期)
  • 顶岗实习:独立承担工作任务(第5学期)
  • 就业追踪:毕业后两年持续指导
合作类型 企业数量 受益学生数 典型成果
订单培养 18家 632人/年 “蜀绣工匠班”定向输送人才
产学研基地 9个 覆盖1200名学生 联合开发非遗数字藏品
技术服务平台 6个 年服务企业80+家次 完成产品包装设计236项

六、校园文化建设

打造“四位一体”文化生态:

  • 精神文化:凝练“大千精神”校训体系
  • 物质文化:建设艺术长廊、大师工作室
  • 行为文化:推行“6S”职业素养标准
  • 活动文化:举办“千韵杯”职业技能大赛
文化载体 年度活动量 参与覆盖率 获奖情况
传统技艺工作坊 48期 92%学生参与 省级非遗传承基地
校园艺术节 每年2届 师生参与率100% 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企业冠名赛事 16项/年 85%专业覆盖 省级技能竞赛奖项42个

七、社会服务贡献

构建“三维辐射”服务体系:

  • 技术辐射: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次
  • 文化传播:承接川南非遗展示活动28场/年
  • 智库支持:完成区域产业发展报告12份
服务领域 2023年数据 社会效益
社区教育 老年大学课程42门 服务居民1.2万人次
扶贫协作 凉山州技能帮扶项目6个 培训彝区学员438人
国际交流 海外研学团组14个 传播巴蜀文化至12国

八、发展挑战与对策

当前面临三大关键挑战:

  • 数字化转型压力:实训设备更新周期需缩短至3年以内
  • 师资结构矛盾:高层次专业带头人引进难度加大
  • 区域竞争加剧:周边城市职教集团化发展趋势明显

四	川内江大千职业学校

应对策略建议:

  • 建设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实现“5G+AI”教学场景全覆盖
  • 实施“候鸟学者”计划,柔性引进行业精英担任特聘教授
  • 牵头组建成渝艺术职教联盟,构建资源共享生态圈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