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遂宁市职业技术学校金声传媒中心(遂宁职校金声传媒)

遂宁市职业技术学校金声传媒中心(遂宁职校金声传媒)

遂宁市职业技术学校金声传媒中心作为区域职业教育与传媒产业融合的实践标杆,自2018年成立以来,通过“产教联动、技术赋能”模式,构建了集教学、实训、创作、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传媒教育平台。中心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配备4K超高清演播室、虚拟仿真制作系统、非线性编辑工作站等专业设备,形成“采编播控存”全链条实训体系。其核心特色在于采用“项目制+工作室”教学模式,与四川广播电视台、腾讯视频等12家行业机构建立深度合作,近三年累计输出影视作品87部,培育省级以上技能竞赛获奖者23人。通过“校企双导师”制度,实现学生作品年均曝光量超500万次,在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区域文化传播方面展现出显著效能。

遂	宁市职业技术学校金声传媒中心

一、组织架构与职能定位

金声传媒中心采用“三级管理”架构,设立行政协调组、教学研发组、项目运营组,形成“教学-实践-产出”闭环体系。核心职能覆盖影视制作、新媒体运营、音频工程等六大方向,通过“课程学分+项目积分”双重评价机制,确保教学与产业需求接轨。

部门核心职能年度关键指标
教学研发组开发标准化课程体系,更新行业案例库年均新增实训项目15个
项目运营组承接商业项目,管理学生创作团队年营收增长率≥20%
技术保障组设备维护、新技术测试应用设备利用率≥90%

二、硬件设施与技术配置

中心建有三大核心功能区:数字影像工坊、全媒体演播厅、声音实验室,设备总值超1200万元。通过对比区域同类院校,其在4K制作、虚拟制作等前沿技术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td>仅绿幕
类别金声传媒中心A职业技术学院B信息工程学院
4K摄像机数量12台4台0台
虚拟演播系统全套(含LED墙)
DaVinci调色台3套1套-

三、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

采用“金字塔式”课程结构,基础层开设《影视语言》《剪辑原理》等通识课程,进阶层设置《无人机航拍》《数字特效》等技术课程,顶层通过《商业项目实战》实现能力转化。推行“三段式”教学法:理论讲解(30%)+模拟实训(40%)+商业项目(30%)。

课程模块代表课程考核方式
创意策划类短视频内容策划、分镜设计项目提案评审
技术应用类达芬奇调色、AE动态图形作品技术指标检测
商业运营类新媒体营销、版权管理商业路演评分

四、师资队伍与人才培育

构建“1+1+N”师资体系:1名专业带头人负责学科建设,1名企业导师驻场指导,N名青年教师组成项目小组。现有专职教师28人(含高级职称9人),兼职导师15人,师生比达1:12。创新实施“双师双岗”制度,教师每年需完成不少于60天企业实践。

五、学生成果与社会服务

近三届学生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47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影视制作赛项二等奖2项。承接政府宣传片、企业广告片等商业项目63个,创收280余万元。为地方中小学提供公益影视培训58场,受益人数超3000人。

年份获奖数量商业项目金额公益培训场次
202112项82万元18场
202218项115万元22场
202317项153万元18场

六、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与遂宁市文旅局、京东科技等机构共建“影视+文旅”“短视频+电商”特色项目。开发《景区数字导览制作》《农产品直播方案设计》等定制课程,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比例达65%,提供真实项目案例库300余个。

七、技术创新与科研转化

研发“智能剪辑辅助系统”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将AI技术应用于素材筛选与粗剪环节,效率提升40%。与高校合作开展《虚拟现实新闻制作流程研究》课题,相关成果被纳入四川省新闻出版行业标准。

八、发展瓶颈与未来规划

当前面临设备更新资金缺口、跨区域项目承接能力不足等问题。计划三年内建成影视特效云渲染中心,联合企业设立“短剧创作孵化基金”,探索“课程认证+行业资格”双证书制度,力争成为川渝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影视制作人才输出基地。

遂宁市职业技术学校金声传媒中心通过系统性构建“教育-实践-产业”生态链,在设备投入、教学模式、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差异化优势。其“以战养兵”的项目化运作机制,有效破解了职业教育“重理论轻实战”的痛点。随着5G+媒体技术的普及,中心需进一步强化虚拟制作、智能剪辑等前沿技术应用,深化与头部平台的内容合作,持续提升人才培养的不可替代性。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