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内江铁道学院(内江铁院)

内江铁道学院(内江铁院)

内江铁道学院是一所具有鲜明轨道交通行业特色的地方应用型高校,其发展历程与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紧密相连。学院依托铁路行业背景,构建了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学科体系,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方面形成独特优势。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铁道类人才培养基地,学院通过产教融合模式,为铁路系统输送了大量技术骨干,同时积极拓展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推动传统优势学科与现代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

内	江铁道学院

在办学定位上,学院坚持“立足铁路、服务地方、辐射全国”的发展理念,形成了专科与本科并存、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同发展的多层次办学格局。核心专业如铁道工程、轨道交通信号等长期保持高就业率,毕业生遍布全国铁路系统。近年来,学院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实验实训设施,引入智慧工地、虚拟仿真等教学场景,显著提升实践教学水平。然而,在学科多元化发展、科研创新能力及区域经济辐射范围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突破行业办学的局限性。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时间节点重大事件办学特征
1956年创建铁道部属技工学校铁路技能人才培养
2004年升格为高职院校轨道交通特色专业群建设
2019年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产教融合深化

二、学科专业布局

学科类别代表专业就业方向特色认证
轨道交通类铁道工程技术、动车组检修技术铁路施工企业、车辆段国家“1+X”证书试点
信息技术类铁道信号自动控制、物联网应用技术电务段、智能交通企业华为ICT学院合作
管理服务类铁道交通运营管理、物流管理车站运营、货运代理现代学徒制试点

三、师资队伍结构

职称类别占比企业经历教师双师素质教师
教授/副教授38%65%具备铁路现场工作经验持有行业资格证书
讲师42%参与过铁路项目研发主持实训课程开发
企业兼职教师20%来自成都铁路局等单位承担实践教学任务

四、科研与社会服务

指标类型2020年2022年2023年
纵向科研经费(万元)85012001500
技术成果转化数(项)121825
社会培训人次(万)0.61.21.8

学院近年重点突破轨道检测、智慧车站等领域技术瓶颈,与中铁二院合作完成《山区铁路灾害预警系统》研发,相关专利已在成昆线改造工程中应用。建立的“轨道交通智能化运维中心”承接多项企业横向课题,设备共享平台年服务周边中小微企业超200家次。

五、人才培养成效

评价维度2021届2022届2023届
对口就业率92.3%93.7%94.5%
雇主满意度88分90分92分
专升本比例12%15%18%

毕业生在铁路系统晋升速度较同类院校快1.5年,特别是在工务、电务等核心岗位,3年内担任技术主管的比例达27%。校企联合培养的“订单班”实现毕业即持证上岗,近三年涌现12名全国铁路技术能手。

六、教学基础设施

设施类型数量技术水平应用场景
轨道实训基地3条模拟线路全尺寸接触网系统高铁施工教学
虚拟仿真中心20个实训室BIM建模平台桥梁设计教学
智能控制实验室8个专项实验室CTCS-3级列控系统信号专业实训

投资1.2亿元建设的“智慧轨道实训综合体”集成5G+工业互联网技术,可模拟高原铁路、隧道作业等特殊场景。与四川路桥共建的“桥梁检测联合实验室”配备无人机巡检系统,年承担企业检测项目30余项。

七、国际交流合作

合作类型国别/机构项目内容成果输出
学历教育合作泰国清迈大学铁道工程技术联合培养输出标准课程体系
技术培训埃塞俄比亚交通部亚吉铁路运维培训开发本土化教材
科研协作德国轨道交通研究院重载铁路技术攻关联合申请欧盟课题

内	江铁道学院

开发的“一带一路”铁路人才培训项目已覆盖14个国家,定制化培养外籍学员230余名。主导编制的《米轨铁路维护技术规范》被老挝、柬埔寨等国采用,技术标准输出初见成效。

八、发展挑战与机遇

关键领域现存问题应对策略潜在机遇
学科拓展新兴专业竞争力不足引入行业头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新能源轨道交通发展方向
科研创新基础研究能力薄弱设立轨道交通院士工作站国家重大铁路工程配套需求
区域影响 服务地方经济贡献度待提升 建设轨道交通现代产业学院集群 成渝双城经济圈基建投资浪潮 p>内江铁道学院正处于行业高校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需在保持轨道交通特色优势的同时,破解学科单一化、科研层级低、区域服务能力待提升等发展瓶颈。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数字赋能、拓展国际合作三维突破,有望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轨道交通高等学府。在“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学院应抓住智慧铁路、绿色轨道等产业变革机遇,打造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标准输出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高地。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