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省南充卫校绵阳校区(南充卫校绵阳校区)

四川省南充卫校绵阳校区(南充卫校绵阳校区)

四川省南充卫生学校绵阳校区作为该校异地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设立以来始终承担着为川北地区培养基层医疗人才的使命。校区依托南充卫校的办学积淀,结合绵阳市医疗资源与地理优势,形成了以护理、药剂等专业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其办学定位聚焦中等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技能培养,与当地医疗机构建立深度合作关系。然而,受限于校区规模及资源调配,部分设施建设与师资结构仍存在优化空间。总体来看,该校区在区域医疗教育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但需进一步突破地域限制,提升综合竞争力。

四	川省南充卫校绵阳校区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四川省南充卫生学校始建于1951年,2010年经省教育厅批准设立绵阳校区,主要承担川北地区中等医学人才培养任务。校区定位为“立足绵阳、辐射周边”,重点开设护理、药剂、医学检验技术等专业,与南充本部形成错位发展格局。

核心指标绵阳校区南充本部
创办时间2010年1951年
主攻专业护理、药剂、康复技术护理、临床医学、医学影像
生源范围绵阳及周边地市川东北区域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校区现设3个省级骨干专业,课程体系采用“理论+实训+临床见习”三元模式。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等,实践课时占比达45%。药剂专业与本地药企合作开发《药物制剂技术》特色课程。

专业名称核心课程职业资格证书
护理基础护理技术、急救护理学护士执业资格证
药剂药理学、药物分析技术药师从业资格证
康复技术康复评定技术、中医康复学康复治疗师证

三、师资力量结构分析

校区现有专任教师82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28%,双师型教师(含医院从业经历)达65%。近三年通过“校医合作”引进三甲医院专家12人,但青年教师博士学历者仅占7%。

师资类别绵阳校区行业平均水平
高级职称比例28%35%
硕士以上学历41%52%
双师型教师65%58%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条件

校区建有模拟病房、药剂实训室等12个专项实验室,配备心肺复苏模拟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设备。与绵阳市中心医院共建的临床实训基地可容纳200名学生轮岗实习,但数字化仿真设备覆盖率低于本部校区。

  • 核心设备:高智能模拟人系统、超声诊断仪
  • 校企合作基地: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太极集团绵阳制药厂
  • 生均设备值:1.2万元(低于省内同类院校1.5万元均值)

五、学生管理与就业质量

实施“半军事化”管理模式,推行早操考勤、晚自习督查制度。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80%进入基层医疗机构。2022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76%,较全省中职平均高12个百分点。

年度就业率护资通过率对口就业率
202093%74%78%
202192%77%81%
202291%76%83%

六、区域医疗资源整合

与绵阳市卫健委共建“基层医疗人才定向培养计划”,累计输送560名毕业生至乡镇卫生院。校区附属门诊部年接诊量超2万人次,既作为教学实践平台,亦缓解周边居民就医需求。

  • 合作医院:绵阳市中医医院、江油人民医院
  • 定向培养:每年为平武县、北川县培养60名医护人才
  • 社会服务:开展社区健康筛查活动年均30场次

七、发展瓶颈与挑战

校区面临三大核心问题:一是土地面积受限导致运动场地不足;二是高学历人才引进困难,近三年流失率达15%;三是专业结构单一,缺乏老年护理、口腔医学等新兴方向。此外,绵阳本地职业院校竞争加剧,招生压力持续增大。

八、未来发展战略建议

建议实施“三步走”规划:短期推进智慧教室建设,中期申报省级护理实训基地,长期拓展康养产业学院。重点加强与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资源共享,探索“3+2”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提升学历教育层次。

四川省南充卫校绵阳校区在区域医疗教育领域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其“校医协同”培养模式已形成鲜明特色。然而,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仍需在师资升级、专业拓展、产教融合等方面突破瓶颈。未来可通过深化政校企合作、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优化专业布局等路径,增强服务区域卫生健康事业的能力,打造川北地区基层医疗人才培养高地。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