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远职业高级中学作为四川省内具有代表性的中等职业教育机构,自成立以来始终以“产教融合、技能立校”为核心发展理念,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依托威远县区域产业优势,构建了以智能制造、现代服务、电子信息为主导的专业体系,并通过“校企合作订单班”“双师型教师培养”等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对口升学率稳步提升,尤其在数控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领域表现突出。硬件设施方面,学校拥有省级标准化实训基地3个,与企业共建的“产学研一体化”实训中心覆盖主要专业群。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5%,企业兼职教师年授课量超200课时。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威远职业高级中学始建于1984年,2005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8年入选四川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学校定位为“区域产业人才孵化基地”,聚焦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形成“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创业孵化”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
年份 | 重大事件 | 办学成果 |
---|---|---|
2005 | 获评国家级重点职中 | 在校生规模突破3000人 |
2012 | 建成机械加工实训中心 | 设备总值达2000万元 |
2020 | 启动“工匠学院”计划 | 新增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开设14个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5个,形成“智能制造”“数字商贸”“智慧服务”三大专业集群。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跨专业选修”架构,实践课程占比达60%。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合作企业 | 对口就业率 |
---|---|---|---|
智能制造 | 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 | 长征重工、五粮液普什模具 | 97.8% |
数字商贸 | 电子商务、会计事务 | 京东西南区、苏宁川南物流 | 96.5% |
智慧服务 | 高星级饭店运营、计算机应用 | 神州租车、阿里云客服 | 95.2% |
三、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实施“双师双能”提升工程,通过企业实践、高校研修、国际认证等途径强化教师能力。现有教职工18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硕士以上学历教师22人,聘请行业技术骨干45人担任兼职教师。
教师类型 | 人数 | 占比 | 年均培训时长 |
---|---|---|---|
理论教学教师 | 124 | 66.7% | 45天 |
实训指导教师 | 62 | 33.3% | 60天 |
企业兼职教师 | 45 | - | - |
四、产教融合实践
学校与32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建“厂中校”“校中厂”实训基地。推行“1.5+1.5”工学交替模式,即1.5年在校学习、1.5年企业顶岗实习。近五年累计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项目12个,涉及学生800余人。
五、学生发展路径
毕业生呈现“就业+升学”双通道发展态势。选择直接就业的学生中,85%进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升学学生主要通过单招考试进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本科升学率从2018年的12%提升至2023年的28%。
六、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构建“工匠精神+威远文化”特色校园文化体系,设立“技能之星”“创新创业大赛”等品牌活动。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个,将威远石雕、无花果制作技艺融入课程教学。
七、社会服务能力
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000人次,覆盖新型职业农民、企业职工等群体。与县扶贫办合作实施“雨露计划”,累计帮助327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实现就业。疫情期间开发线上培训课程120门,访问量突破10万次。
八、发展挑战与规划
当前面临专业迭代速度滞后于产业升级、高端实训设备投入不足等挑战。“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实训中心,新增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力争实现“双高计划”建设目标。
威远职业高级中学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专业布局、强化师资建设,已发展成为川南地区职业教育的标杆院校。其“立足产业、服务区域”的办学经验对同类职业院校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和国际化合作方面寻求突破,以应对新时代职业教育变革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