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职高(以下简称“川化职高”)是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中等职业教育机构,依托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了鲜明的化工行业特色。学校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核心,聚焦化工、机械、电子等产业人才需求,构建了“职普融通、产教结合”的育人体系。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川化职高在技能人才培养、就业质量提升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成为西南地区化工类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
学校地处泸州市,紧邻长江经济开发区,区位优势明显。现有在校生规模超3000人,开设化工工艺、工业分析、机电技术等12个中职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覆盖率达60%。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75%,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12个,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对口就业率达85%。川化职高通过“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模式,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衔接,为区域化工企业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川化职高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泸州化工技工学校,2012年升格为中等职业学校,2019年与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一体化办学。学校以“服务化工产业,培育工匠人才”为使命,形成“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并重的办学格局。
年份 | 关键事件 | 办学规模 |
---|---|---|
2012 | 升格为中等职业学校 | 在校生800人 |
2016 | 获批省级示范中职 | 在校生1500人 |
2020 | 启动职普融通试点 | 在校生2200人 |
2023 | 入选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试点单位 | 在校生3100人 |
二、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
学校围绕“化工+智能制造”产业链构建专业群,形成“基础共享、方向分化”的课程体系。核心课程包括《化工单元操作》《仪器仪表维护》等,实践课程占比达60%。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实训课时占比 | 合作企业 |
---|---|---|---|
化工技术类 | 化工工艺、工业分析 | 45% | 泸天化、五粮液集团 |
机械制造类 | 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 | 40% | 长江机械、中铁建工 |
电子信息类 | 物联网技术、工业机器人 | 35% | 华为泸州基地、比亚迪 |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资源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85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双师型”教师142人。建有省级精品课程8门,校企共建教材12部,实训设备总值超5000万元。
类别 | 数量 | 占比 | 典型案例 |
---|---|---|---|
专任教师 | 185人 | 100% | 教授级高工5人 |
企业兼职教师 | 68人 | 泸天化技术总监2人 | |
实训基地 | 12个 | 化工仿真实训中心(省级示范) |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川化职高推行“三阶递进”培养模式:一年级夯实基础技能,二年级开展专项实训,三年级实施顶岗实习。与泸州老窖、郎酒集团等企业共建“订单班”15个,定制化培养技术骨干。
五、就业质量与社会服务
学校建立“就业跟踪-技能提升-岗位晋升”服务体系,近三年毕业生平均起薪达4500元/月,本地就业占比78%。年均开展社会培训超8000人次,覆盖化工安全、特种作业等领域。
六、产教融合平台建设
牵头成立泸州化工职教集团,联合32家企业、5所高校构建“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建成省级化工材料检测中心、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基地,年技术成果转化收入超300万元。
七、学生发展与升学路径
构建“中职-高职-本科”贯通培养体系,与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西南科技大学开展“3+2”分段培养。2023年升学率达62%,其中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升学率超80%。
八、社会评价与荣誉体系
学校获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用人单位满意度连续五年超95%。学生获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23项,省级奖项156项。
川化职高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实践育人,形成了“产业需求导向、能力本位核心”的办学特色。其“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模块化课程开发、校企协同创新等经验,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未来需进一步拓展国际交流、深化数字转型,以应对产业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