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新都春招职业学校是成都市新都区重点建设的中等职业教育机构,以“产教融合、技能立校”为核心发展理念,致力于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依托新都区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集聚的区位优势,构建了以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为主的专业体系,并与多家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通过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智能化实训基地升级以及“岗课融通”教学模式改革,显著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据统计,2023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7.6%,其中对口就业率超过85%,在四川省同类职业院校中位居前列。
学校现有在校生规模突破8000人,开设18个紧贴产业需求的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覆盖率达到40%。师资队伍中,具有企业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8%,并建有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站和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硬件设施方面,校内实训场所总面积超3.2万平方米,配备价值近亿元的先进设备,同时与京东方、川崎重工等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12个。
一、学校概况与核心优势
指标 | 数据 | 对比院校A | 对比院校B |
---|---|---|---|
建校时间 | 1985年(职业教育转型2008年) | 1998年 | 2003年 |
校区面积 | 210亩(主校区+实训基地) | 160亩 | 180亩 |
全日制在校生 | 8,235人 | 6,500人 | 7,100人 |
企业合作数量 | 146家(含世界500强9家) | 98家 | 112家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智能制造”“数字信息”“现代服务”三大专业集群,其中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云计算技术应用、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被列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跨专业选修”架构,实践课程占比达55%,并引入德国双元制课程标准。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核心课程 | 职业资格证书 |
---|---|---|---|
智能制造 | 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 | PLC控制技术、机器人编程与调试 | 电工证、工业机器人操作证 |
数字信息 | 云计算技术应用 | Linux系统运维、云平台架构搭建 | 云计算工程师认证 |
现代服务 | 智慧养老 | 老年护理技术、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应用 | 养老护理员四级证书 |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能力
学校实施“校企双聘+国际研修”师资提升计划,现有专任教师412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2%,硕士以上学历教师达58%。通过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学分制,要求专业课教师每五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师资类型 | 数量 | 占比 | 行业经验要求 |
---|---|---|---|
双师型教师 | 281人 | 68% | ≥3年企业工作经历 |
企业兼职教师 | 97人 | 23.5% | 行业技术骨干 |
国际认证教师 | 46人 | 11% | 德国IHK、澳大利亚TAFE等 |
四、就业质量与升学通道
学校建立“就业指导—岗位推荐—跟踪服务”全链条机制,2023届毕业生进入规模以上企业比例达76%,本地就业留存率64%。升学方面,高职单招录取率连续三年保持在82%以上,合作高校覆盖四川省内7所国家“双高计划”院校。
- 主要就业企业:京东方科技集团、成都轨道交通集团、一汽丰田(长春)、华为成都研究所
-
学校投资2.3亿元建设 学校年均开展社会培训超1.2万人次,承接政府补贴性培训项目占比65%。作为成都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第三方机构,可开展电工、电子商务师等28个职业(工种)的初、中级认证,2023年证书获取通过率92.7%。 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142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2023年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中,学校在 专业布局与新都区“十四五”规划重点产业匹配度达91%,特别是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领域形成人才供给优势。学校牵头组建的“香城工匠”产教联合体已吸纳成员单位67家,年均为企业定制培养技术人才超600人。 通过多维度对比可见,成都新都春招职业学校在产教融合深度、实训资源配置、就业质量等关键指标上显著优于区域内同类院校。其“双师型”教师比例、企业合作层次、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等核心要素已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未来需进一步强化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专业群建设,深化国际职业资格互认标准,以应对产业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结构性需求。
实训类别 设备价值(万元) 实训工位 合作企业 智能制造 4,200 180 西门子工业软件(中国) 云计算 2,800 1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