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在哪里(川交院位置)

四川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在哪里(川交院位置)

四川交通运输职业学院作为西南地区交通运输类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其地理位置的选择深刻体现了国家战略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结合。学院坐落于成都市温江区,地处成都平原腹地,毗邻川藏铁路起点、天府国际机场交通圈及成渝双城经济圈核心区域,形成了"立足成都、辐射西南、联动国际"的区位优势。作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学院通过温江主校区与红牌楼、新都三大校区的协同发展,构建了覆盖公路运输、城市轨道、航空物流等领域的立体化教学网络。其选址不仅依托成都作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城市功能,更通过产教融合园区建设深度嵌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走廊,为西南地区培养了超8万名交通运输技术技能人才,成为连接"一带一路"南向通道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教育节点。

四	川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在哪里

一、地理坐标与行政区划定位

校区名称 具体地址 经纬度坐标 行政区划
温江主校区 成都市温江区柳台大道东段499号 北纬30°37',东经103°51'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
红牌楼校区 成都市武侯区佳灵路82号 北纬30°34',东经104°01'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
新都实训基地 成都市新都区工业大道西段58号 北纬30°48',东经104°06'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

学院主体位于成都市温江区高等教育集聚区,该区域聚集了西南财经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13所高校,形成西部最大的高等教育资源集群。温江校区距成都市中心仅16公里,通过光华大道、蓉遵高速等干线实现与主城区快速连接。

二、交通网络覆盖度分析

交通方式 接驳线路 耗时参考 班次密度
轨道交通 地铁4号线杨柳河站(距主校区2.3公里) 公交接驳15分钟 高峰时段5分钟/班
公路客运 成温邛高速温江出口(3.5公里) 驾车10分钟 全天候开放
航空运输 双流国际机场(38公里)/天府国际机场(55公里) 地铁换乘1小时20分/1小时40分 机场巴士专线

学院半径5公里范围内形成"三纵三横"路网体系,其中:

  • 纵向通道:成温邛高速、光华大道、成青旅游快速路
  • 横向通道:凤溪大道、柳城大道、生态大道
特殊设计的环形实训道路系统包含8种典型公路弯道、3类桥梁结构和2段隧道模拟区,满足驾驶专业实景教学需求。

三、区域经济协同效应

经济指标 温江区数据 成都市数据 四川省数据
GDP总量 560亿元(2022) 2.08万亿元(2022) 6.2万亿元(2022)
交通运输业占比 18.7% 9.3% 6.8%
规上物流企业 127家 896家 2354家

学院所在温江区作为成都现代服务业重点区域,其交通运输业产值占比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7倍。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25公里)、青白江铁路枢纽(38公里)形成的物流产业带,构建了"校-港-企"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2022年数据显示,学院毕业生在成渝地区就业率达79%,其中进入中铁二局、蜀道集团等龙头企业比例超过45%。

四、战略区位优势解析

学院选址体现三大战略意图:

  1. 服务"一带一路"南向通道建设,通过培养跨境物流人才支撑中老铁路、中欧班列运营
  2. 对接成渝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参与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
  3. 支撑"交通强国"试点省份建设,与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共建智慧交通实验室集群
地理坐标恰好处于成都平原经济区几何中心,可辐射雅安、阿坝等民族地区交通网络建设需求。

五、多校区功能定位对比

维度 温江主校区 红牌楼校区 新都实训基地
占地面积 833亩 120亩 267亩
建筑面积 32万㎡ 4.8万㎡ 7.2万㎡
核心功能 学历教育/科研创新 继续教育/社会培训 生产性实训/技能鉴定

空间布局呈现"一体两翼"特征:温江校区承担学历教育主体功能,配备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实训中心;红牌楼校区侧重在职人员技能提升,设有公路工程造价师继续教育基地;新都基地则聚焦生产性实训,其商用车检测维修中心年承接社会服务超3000车次。

六、基础设施配套体系

校园建设遵循"教学-实训-生活"三维一体理念:

  • 教学区:配备轨道交通仿真实训馆(CRH3型动车模拟舱)、智慧公路沙盘实验室
  • 实训区:建有符合JT/T 774标准的汽车维修实训中心,含30个标准化工位
  • 生活区:学生公寓按本科院校标准建设,配备独立卫浴、直饮水系统
特别设置"校中厂"模式,引入成铁车辆公司等企业共建生产线,实现"教室-车间"空间融合。

七、历史沿革与区位演变

发展阶段 时间跨度 区位特征 办学性质
初创期 1958-1978 成都市西城区(现青羊区) 技工学校
扩建期 1979-2005 红牌楼片区(现武侯区) 中专学校
升格期 2006-2018 温江大学城 高职院校
双高建设期 2019-至今 成渝经济区核心地带 国家双高计划院校

从城市中心到卫星城再到教育集聚区的迁移轨迹,折射出我国职业教育空间布局的演进逻辑。2006年迁址温江后,校园面积扩大6.5倍,形成"前校后园"格局——东侧教学区与西侧生态湿地公园通过景观廊道连接,既保证教学独立性又营造宜居环境。

八、区域产业匹配度评估

专业群 对应产业 区域企业数量 岗位需求比
道路运输工程 公路建设/物流运输 1200+家 1:4.3
城市轨道交通 地铁运营/车辆制造 87家 1:5.1
智能网联汽车 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 65家 1:7.8

学院专业设置与成都"5+5+1"现代产业体系中的先进制造业高度契合,特别是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群精准对接龙泉驿汽车产业功能区需求。通过"厂中校"模式与蜀都客车共建生产线,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的同频共振。2022年数据显示,毕业生在川内就业平均起薪达5876元,高于全省高职平均水平18.6%。

经过六十五年的发展积淀,四川交通运输职业学院通过科学选址和持续优化空间布局,已构建起"扎根成都、联动成渝、辐射西南"的办学格局。其区位优势不仅体现在物理空间的占据,更通过产教融合机制将地理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深入推进,学院正依托温江校区的核心功能,联动重庆交通职业学院等兄弟院校,共同打造长江经济带交通职业教育走廊,为西部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持续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