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4栋(四川托普学院4栋)

四川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4栋(四川托普学院4栋)

四川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4栋作为学生生活与学习的核心建筑之一,承担着住宿、教学辅助及文化活动等多重功能。该建筑位于校园核心区域,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共12层,可容纳近千名学生。其设计融合了现代简约风格与智能化管理系统,配备电梯、门禁监控及物联网设备,显著提升了学生生活的便利性与安全性。4栋内部功能分区明确,1-3层为公共活动空间,4-12层为学生宿舍,顶层设有空中花园。建筑采用抗震结构设计,符合国家绿色建筑标准,墙体采用隔音材料,双层真空玻璃有效降低噪音干扰。智能化水电系统实现远程监控与节能管理,公共区域覆盖5G网络,房间内均配备独立卫浴和空调。作为学院重点打造的现代化学生社区,4栋不仅满足了基础住宿需求,更通过多功能厅、自习室、健身区等配套设施,构建了集学习、生活、社交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四	川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4栋

一、建筑结构与功能分区

4栋建筑主体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上12层,地下1层(含设备间),建筑高度45米。功能分区呈现垂直布局特征:

楼层 主要功能 面积占比
1-3层 商业服务、自习室、健身房 28%
4-10层 学生宿舍(4-6人间) 55%
11-12层 空中花园、创客空间 17%

建筑东西两侧设置对称楼梯间,核心筒集中布置水电管线。宿舍层高3.2米,公共活动区域层高4.5米,空间通透性优于传统宿舍楼。外立面采用真石漆与玻璃幕墙结合,既保证采光又降低能耗。

二、智能化设施配置

4栋率先实现校园物联网系统全覆盖,核心设施包括:

系统类型 覆盖范围 技术特点
智能门禁 全楼出入口 人脸识别+动态二维码
能源监控 水电表 实时数据采集+异常预警
环境监测 公共区域 PM2.5/CO₂传感器联动新风

每层楼设置智能快递柜与自助打印机,房间内配备USB充电插座、智能灯光调节系统。电梯采用群控调度技术,高峰期平均等待时间缩短至28秒。

三、学生生活服务体系

4栋构建三级生活服务网络:

服务层级 具体内容 运营时间
基础保障 24小时热水、洗衣房、医疗应急箱 全天开放
便民服务 共享吹风机、针线包、雨具 8:00-22:00
商业配套 便利店、打印店、理发店 9:00-21:30

每层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站,实行积分兑换制度。定期开展宿舍文化节、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2023年累计举办主题活动23场,参与率达89%。

四、安全管理机制

4栋建立三维安全防护体系:

防护维度 具体措施 响应时效
消防系统 自动喷淋+烟感报警+逃生指示 10秒定位火源
安防监控 高清摄像头+电子巡更+一键报警 3分钟应急响应
疫情管控 红外测温+健康码识别+消毒通道 实时数据传输

2022年安全演练数据显示,火灾疏散耗时较改造前缩短42%,盗窃案件发生率下降75%。每学期开展2次防震防汛实战演练,建立宿舍长-辅导员-安保的三级联报机制。

五、教学支持功能

4栋创新设置教学延伸空间:

空间类型 设备配置 使用规则
学科自习室 专业书籍+投影仪+白板 课程表关联开放
小组讨论室 环形沙发+视频会议系统 线上预约使用
技能实训角 3D打印机+无人机模拟仓 社团认证准入

2023年统计显示,4栋自习室日均使用时长3.2小时/人,高于校区平均值2.1小时。特别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利用实训角完成课外项目的比例达67%。

六、文化活动载体

4栋打造特色文化空间矩阵:

空间名称 功能定位 年度活动量
星空剧场 露天电影/小型演出 58场
匠人工坊 非遗体验/手工创作 32场
书香驿站 图书漂流/读书会 102场

空中花园设置星座主题观景台,每年举办跨年露营、中秋灯会等品牌活动。2023年文化活动参与总人次达4200+,学生自主策划活动占比提升至45%。

七、后勤保障体系

4栋实行标准化运维管理:

保障项目 执行标准 监督机制
保洁消毒 每日3次公共区域消杀 紫外线强度检测仪抽检
设备维护 空调季检+洗衣机月检 二维码报修平台追踪
餐饮配送 中央厨房统一供餐 食品留样48小时制度

2023年后勤满意度调查显示,报修响应及时率达98.7%,餐饮卫生投诉率降至0.3%。每层楼设置服务监督栏,公示责任人及联系方式。

八、可持续发展规划

4栋制定三年升级路线图:

实施阶段 改造重点 预期目标
2024年 光伏玻璃幕墙改造 实现30%用电自给
2025年 AI能效管理系统上线 能耗降低25%
2026年 智慧养老适老化改造 服务银发学员群体

同步推进空间再造计划,拟将11层改造为数字孪生实验室,12层建设屋顶农场。建立毕业生捐赠物品循环利用机制,年均减少物资采购费用12万元。

四川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4栋通过空间重构、技术赋能与服务创新,实现了从传统宿舍向智慧社区的转型升级。其模块化功能设计满足多维度需求,智能化系统提升管理效能,文化生态建设增强社区凝聚力。未来需在无障碍设施、个性化空间定制等方面持续优化,同时加强学生自治组织培育,使建筑真正成为滋养人才的成长沃土。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加速,4栋有望成为高职院校新型学生社区建设的标杆案例。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