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达县职业高级中学高中部作为川东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始终秉持“技能立校、产教融合”的办学理念,构建了以现代农业、智能制造、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特色专业体系。学校通过“模块化课程+企业实训”的教学模式,近三年平均升学率达82%,其中对口单招本科上线率稳定在15%以上,在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奖47项。依托达州高新区产业优势,学校与12家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的育人机制,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68%,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85年创建的达县农业技术中学,2008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增设普通高中部,转型为综合性职业高中。现占地180亩,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设有现代农业技术、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应用等6大专业群。办学定位聚焦“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重点培养具备“文化基础+专业技能”双重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年份 | 在校生规模 | 专业数量 | 校企合作单位 |
---|---|---|---|
2018 | 2300人 | 12个 | 8家 |
2021 | 3100人 | 18个 | 12家 |
2023 | 3500人 | 22个 | 15家 |
二、师资结构与教学改革
现有专任教师186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8%,高级职称教师34人。2021年启动“三阶递进”培养计划,通过企业实践、课改专项培训、教学能力比武等途径提升教师素质。创新实施“项目导向+岗位模拟”教学模式,开发《智能农机操作》《工业机器人编程》等12门校本教材。
教师类别 | 2019年 | 2022年 | 2023年 |
---|---|---|---|
硕士以上学历 | 18人 | 26人 | 34人 |
高级职称 | 22人 | 30人 | 34人 |
企业兼职教师 | 12人 | 25人 | 38人 |
三、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构建“基础平台+专业集群”课程架构,设立公共基础模块(占30%)、专业技能模块(占50%)、拓展选修模块(占20%)。重点打造现代农业技术(省级示范专业)、数控技术应用(市级重点专业)两大品牌专业,配套建设智慧农业实训中心、智能制造实训基地等教学场所。
- 主干专业:现代农业技术、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 特色方向:无人机植保、新能源汽车维修、电子商务运营
- 证书体系: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
四、人才培养与升学就业
实行“升学/就业”双轨制培养模式,2023年毕业生中42%通过单招考试升入高职院校,38%进入合作企业就业,剩余20%选择自主创业或参军入伍。与成都富士康、重庆长安汽车等企业共建“冠名班”,实现“入学即入职”的培养目标。
年份 | 升学人数 | 就业人数 | 对口就业率 |
---|---|---|---|
2021 | 320人 | 450人 | 72% |
2022 | 410人 | 520人 | 78% |
2023 | 530人 | 610人 | 83% |
五、教学设施与实训条件
累计投入8000万元建设实训基地,包含现代农业实训园(占地50亩)、智能制造实训中心(设备价值1200万元)、信息技术实训室(云计算/网络安全平台)。与达州经开区联合打造“校中厂”生产性实训基地,年承接企业订单生产价值超500万元。
六、社会服务与辐射效应
近三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6300人次,为达钢集团、瓮福达州化工等企业定制培训员工1800人。牵头组建达州职业教育联盟,覆盖周边12所中职学校,共享教学资源库(含课件3200份、视频课程850门)。
七、质量保障与成效荣誉
建立“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每学期开展专业建设评估、课程满意度调查。近五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3项。学校先后被评为“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八、发展挑战与优化路径
当前面临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匹配度待提升、高端实训设备更新滞后等问题。计划通过以下措施突破瓶颈:一是深化“专业群对接产业链”改革,新增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二是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升级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三是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培育省级技能大师。
四川省达县职业高级中学高中部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内涵建设,已形成“技能培养精准化、升学渠道多元化”的办学特色。未来需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求,在智慧农业、高端制造等领域打造更具影响力的职业教育品牌,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