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巴中(达州中医职院巴中)

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巴中(达州中医职院巴中)

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巴中校区(以下简称“巴中校区”)是四川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优化区域医疗资源布局的重要举措。作为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的异地校区,其依托母体优质教育资源,结合巴中市“秦巴山区中医药健康产业示范区”定位,重点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校区建设突出“产教融合”特色,与巴中市多家医疗机构、中药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教学-临床-产业”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硬件设施方面,校区配备模拟医院、中药炮制实训中心等特色场馆,同时通过“云平台”共享达州校区数字资源。专业设置上,聚焦川陕革命老区医疗需求,开设中医学、中药学、护理等核心专业,其中针灸推拿专业引入“巴山医术”非遗传承课程,凸显地域文化特色。师资队伍采取“双基地”模式,既有达州校区骨干教师驻点教学,也聘请巴中本地三甲医院专家担任实践导师。

达	州中医药职业学院巴中

一、历史沿革与战略定位

巴中校区筹建于2021年,2023年正式招生,是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医药协同发展规划》的标志性项目。校区定位为“川东北基层中医药人才高地”,承担三项核心任务:一是为秦巴山区定向培养乡村医生;二是推动巴中道地药材产业化研发;三是传承改良“巴山医药”民间诊疗技术。

对比维度达州校区巴中校区四川中医药高专(宜宾校区)
建校时间2019年2023年2018年
核心定位区域性中医药教育中心基层医疗人才定向培养基地民族医药创新平台
年招生计划1200人600人(含200名基层定向生)800人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巴中校区现设4个专科专业,其中中医学专业设置“山地急诊医学”方向,中药学专业增设“巴中道地药材加工”模块。课程体系采用“基础+专项”结构:前两年完成中医基础理论、解剖学等通识课程,第三年进入“巴山草药辨识”“川陕针灸技法”等特色课程。实践教学占比达55%,包括三个月基层卫生院实习和两个月中药材种植基地实训。

专业名称核心课程特色实训项目就业对接单位
中医学中医诊断学、巴山草药方剂山地急救模拟演练巴中市各乡镇卫生院
中药学道地药材炮制、中药制剂分析丹参种植周期管理巴中药业集团
护理老年护理、中医康复技术社区健康档案建立巴中市中医院

三、师资队伍建设

校区实施“双师双地”工程,现有专任教师82人,其中35人来自达州校区轮换驻点,47人为本区域医疗系统兼职教师。高级职称占比38%,“双师型”教师达65%。创新设立“民间医师导师库”,聘请12位巴山草医担任实践指导,开发《川东骨伤疗法》《秦巴草药验方》等校本教材。

师资类型人数占比特殊政策
达州校区派驻教师3542.7%享受跨校区补贴
本地医院兼职教师4757.3%课时费上浮30%
非遗传承人导师1214.6%项目制薪酬

四、教学设施配置

校区占地面积210亩,建有川东北首个虚拟仿真中药馆,配备VR药材采摘系统和AI脉象诊断仪。实训中心包含标准化模拟病房、中药炮制室、急救培训舱等12个专项实验室,设备总值超3000万元。图书馆与达州校区实现电子资源互通,接入中医古籍数字库和现代医学数据库。

五、学生就业与升学

首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2.6%,其中85%留在川东北地区。升学渠道方面,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建立“专升本”直通车,每年推荐20%优秀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护理专业平均起薪4500元,中药学专业对口率达78%,中医学专业基层留任率超90%。

六、区域合作网络

与巴中市卫健委共建“秦巴中医药发展研究院”,参与制定《巴中道地药材目录》。与南江黄羊养殖基地、通江银耳产业园签订产学研协议,开发药膳配方12种。联合市中医院开展“师带徒”培训,年培养基层全科医生200名。

七、学生评价与社会反馈

在校生满意度调查显示,89%学生认可“理论+实操”教学模式,76%认为巴中道地药材课程实用。用人单位评价中,“岗位适应度”指标达4.3/5分,“职业素养”得分4.5/5分。潜在改进建议集中在扩大实习医院范围和增加创新创业指导课程。

八、发展挑战与机遇

当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高端医疗设备更新资金压力;二是“双师型”教师持续培养机制待完善;三是新兴中医药技术课程开发滞后。发展机遇方面,适逢《“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可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巴中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带来政策红利;川陕渝中医药产业联盟成立提供资源共享平台。

未来三年,巴中校区计划新增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建设山地中医药文化研学基地,力争成为西部地区基层中医药教育标杆。通过深化“校地企”协同育人机制,打造“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服务体系,为秦巴山区输送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中医药专业人才。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