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州达县职业高中(以下简称“达县职高”)是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一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中等职业教育机构。学校始建于1985年,历经多次改制与扩建,现已发展成为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就业指导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学校。作为川东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代表,达县职高以“立足地方、服务产业、精准育人”为办学理念,开设了农业技术、机械制造、信息技术、现代服务等四大类18个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市级骨干专业5个。学校现有在校生规模超4000人,教职工260余人,实训设备总值突破3000万元,与京东、比亚迪、中科曙光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对口升学率达75%,形成了“产教融合、德技并修”的鲜明特色。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达县职高前身为达县农业技术中学,2008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现名,2015年被评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始终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目标,构建了“基础能力+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通过与达州经开区、秦巴产业园区联动,重点布局智能制造、现代农业、数字经济等领域的专业群,形成“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办学格局。
发展阶段 | 关键事件 | 办学成果 |
---|---|---|
1985-2000年 | 农业技术中学阶段,开设种植、养殖类专业 | 获省级“科技兴农示范校”称号 |
2001-2015年 | 转型综合职高,增设工科与信息技术专业 | 创建为“省级重点职中” |
2016年至今 | 推进产教融合,建设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 | 入选“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示范点”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设6个专业系部,覆盖第二、三产业核心领域。其中,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电子商务、汽车运用与维修为市级特色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平台+模块”模式,前两年夯实文化课与专业基础,第三年按岗位方向分流培养。例如,数控专业设置“智能制造”“模具设计”两个方向,分别增加工业机器人编程、CAD/CAM等课程。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职业技能证书 |
---|---|---|
智能制造 | 机械制图、数控编程、自动化控制 | 数控车工(中级)、CAD机械设计 |
信息技术 | 网络搭建、图形图像处理、数据库管理 | 计算机操作员(高级)、Adobe认证 |
现代农业 | 果蔬栽培、农业物联网、农产品营销 | 农艺工(中级)、无人机植保操作 |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学校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要求专业教师每五年累计企业实践不少于6个月。现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5%,硕士以上学历教师28人,聘请企业技术骨干42人担任兼职教师。教学资源方面,建有数字化校园平台,开发校本教材23本,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覆盖机械制造、物流管理等专业,图书资源总量达15万册(含电子资源)。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企业实践经历 |
---|---|---|---|
专任教师 | 185人 | 71% | 平均2.3年/人 |
企业兼职教师 | 42人 | 16% | - |
双师型教师 | 158人 | 60% | - |
四、实训基地与校企合作
学校建成“一中心多基地”实训体系,包括智能制造实训中心、现代农业实训园、电商创业孵化基地等。其中,与比亚迪合作建设的新能源汽车实训中心投资800万元,配备整车拆解、电池检测等实训室。校企合作模式涵盖“订单班”“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三种类型,2023年新增京东物流、大北农集团等6家合作企业,开发岗位能力标准12项。
五、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学校构建“学业规划+技能竞赛+创新创业”三位一体的学生成长路径。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47项,其中数控加工、电子商务赛项连续三年进入全省前三。就业方面,本地就业占比65%,主要分布在达州高新区、秦巴产业园;异地就业以长三角、成渝地区为主,岗位覆盖生产制造、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平均起薪4500元/月,较五年前增长28%。
六、社会服务与脱贫攻坚
学校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3000人次,为达川区米糠酒酿造、乌梅种植等特色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在脱贫攻坚中,累计培养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245人,毕业就业率100%,带动家庭年均增收2.4万元。此外,学校承接退役军人技能培训、企业职工转岗培训等项目,年培训量超5000人次。
七、办学特色与创新举措
学校首创“季节学期制”,将学年分为“春耕”“夏炼”“秋收”“冬藏”四个阶段,分别对应理论学习、企业实践、技能强化、素质拓展。在专业建设上,推行“专业群+产业学院”模式,例如联合达州钢铁组建“新材料产业学院”,实现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信息化建设方面,开发“智联达职”APP,集成考勤、成绩查询、实习管理等功能,覆盖率达98%。
八、挑战与未来发展策略
当前面临生源质量下滑、企业技术迭代加速等挑战。对此,学校计划实施三大战略:一是深化“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证书”制度,引入华为ICT、阿里云大数据等认证体系;二是建设“双师型”名师工作室,重点培育智能制造、现代农业领军人才;三是拓展国际合作,与泰国清迈职业技术学院共建“东盟跨境电商人才基地”。预计到2025年,实现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全覆盖,跻身西部百强中职校行列。
达县职高通过持续优化专业布局、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师资建设,已形成“扎根地方、服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其“季节学期制”“产业学院”等创新实践为县域职教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经验。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国际化合作等方面加大投入,进一步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