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江思源职业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由著名企业家李嘉诚先生倡导的“思源工程”公益项目支持建设,旨在为西部地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院立足内江、辐射川南,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需求,形成以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为核心的专业集群,累计为社会输送万余名技术技能型毕业生。作为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院校,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同类院校中具有示范效应,尤其在实训基地建设与订单班培养方面形成显著特色。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院前身为2018年筹建的内江科技职业培训中心,2019年升格为高职院校,2021年通过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验收。定位为“西部职教改革试验田”,聚焦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构建“学历证书+X职业技能”双证培养体系。
时间节点 | 重大事件 | 发展成果 |
---|---|---|
2018年 | 启动筹建 | 完成首期50亩校区建设 |
2020年 | 首批招生 | 开设8个专科专业 |
2022年 | 省级“双高计划”立项 | 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200万元 |
二、地理区位与校园建设
学院坐落于内江市高新区汉渝大道600号,毗邻内江综合客运中心,距成渝高铁内江北站15公里。占地总面积850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建有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数字经济实训楼等12个专项实训场所。
基础设施 | 数量/面积 | 功能定位 |
---|---|---|
实训车间 | 3.2万㎡ | 机械加工/电子装配 |
图书馆 | 1.8万册 | 含500种行业期刊 |
学生公寓 | 6栋/8人间 | 配备空调独立卫浴 |
三、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
现设智能工程学院、数字财经学院等5个二级学院,重点建设工业机器人、大数据技术等15个骨干专业。构建“基础平台+专业模块+拓展包”三级课程体系,开发校本教材42部,其中《智能制造系统维护》入选国家规划教材。
专业大类 | 代表专业 | 校企合作企业 |
---|---|---|
装备制造 | 数控技术、模具设计 | 长城汽车、中铁装备 |
电子信息 | 物联网应用、集成电路 | 华为技术、京东方 |
现代服务 | 电子商务、智慧养老 | 阿里巴巴、碧桂园 |
四、师资队伍与科研能力
现有教职工385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87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8%。建有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近三年获省部级教改课题9项,横向技术服务到账经费年均增长35%。
五、人才培养与就业质量
推行“1+X”证书制度,毕业生双证获取率92%。与126家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2022届毕业生就业率96.7%,对口就业率81%,本地就业占比达63%。
六、社会服务与国际交流
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5000人次,承接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项目12个。与德国F+U教育集团共建中德智能制造学院,选派45名学生赴马来西亚交流学习。
七、校园文化与学生发展
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建有非遗传承基地、创新创业园等文化阵地。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143项,孵化创业项目37个,其中“智农云仓”项目获“互联网+”省赛金奖。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方向
当前面临专业结构动态调整压力、高端实训设备更新需求等问题。“十四五”期间将重点推进以下战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建设区域性产教融合信息平台;打造“5G+工业互联网”实训基地;实施“名师领雁计划”提升师资水平。
作为川南地区新兴高职院校,内江思源职业学院通过创新办学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初步形成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职教品牌。未来需在专业链与产业链匹配度、数字化转型速度、国际化合作层次等方面持续突破,方能实现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