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达州高级职业学校(达州职高)

四川达州高级职业学校(达州职高)

四川达州高级职业学校是川东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依托达州市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构建了以智能制造、现代农业、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专业体系。学校占地面积约1200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规模1.2万余人,开设专业覆盖二产、三产重点领域。通过深化产教融合,该校与达州经开区、秦巴山区农业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校中厂、厂中校”实训模式,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连续三年超过75%。在师资建设方面,拥有省级以上骨干教师46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达82%,并引入企业技术骨干参与课程开发。硬件设施上,建有智能制造实训中心、现代农业虚拟仿真实验室等高水平教学平台,设备总值超1.8亿元。

四	川达州高级职业学校

一、基础办学条件分析

指标项数值对比院校均值
占地面积(亩)1200950
建筑面积(万㎡)3528
生均教学设备值(万元)1.51.2
实训基地数量23个18个

学校基础设施处于省内中职院校前列,特别是在实训场地建设和设备投入上显著高于区域平均水平。

二、专业结构与产业匹配度

专业大类专业数对接产业就业相关度
装备制造8天然气化工、智能装备92%
电子信息5秦巴大数据产业园88%
现代农业6苎麻加工、生态种养83%

专业设置紧密围绕达州“工业强市”战略,重点专业群与当地天然气、锂钾化工、农产品加工等千亿产业集群形成强关联,但新兴服务业专业覆盖率有待提升。

三、师资队伍结构特征

类别人数占比
正高级职称3412%
硕士研究生11238%
企业兼职教师6823%
双师型教师20882%

师资团队呈现“理论扎实+实践突出”特点,但正高职称比例仍低于全国示范校15%的平均水平,企业名师引进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 推行“1+X”证书制度,建成建筑信息模型(BIM)、电子商务运营等8个证书试点
  • 实施现代学徒制班级12个,覆盖智能制造、烹饪工艺等专业
  • 开发“田间课堂”教学模式,农业类专业年均开展下乡实训2000余人次
  • 与达州电力集团共建“订单班”,实现招生即招工的定向培养机制

通过多元化培养路径探索,有效提升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但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仍需优化。

五、社会服务能力评估

服务类型年度数据区域占比
社会培训人次1.8万35%
技术攻关项目23项62%
非遗传承项目6项-

作为秦巴山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年培训规模占达州市总量的三分之一,但在高端技术研发服务方面尚未形成标志性成果。

六、学生发展质量追踪

评价维度2023届数据全省中职均值
对口就业率89%78%
升学本科率21%15%
创业率4.2%3.5%
技能证书获取率97%89%

毕业生竞争力优势明显,但升学通道的畅通性与本科院校衔接度仍需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尚未形成系统化培育链条。

七、产教融合实践成效

  • 与达州钢铁集团共建“轧钢工艺实训中心”,设备投资超2000万元
  • 联合巴山雀舌茶业设立“茶叶审评与营销”实训工坊
  • 承接达州市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中的物联网安装调试任务
  • 为通川区数字经济产业园输送实习生136名/年

通过“引企入校、送教入企”双向联动,构建起“教学-生产-研发”一体化平台,但产业链高端环节参与度有待深化。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路径

挑战领域具体表现改进方向
专业动态调整数字经济、康养护理等新兴专业建设滞后建立专业预警机制,每年淘汰2-3个低效专业
科研创新能力横向课题经费仅占收入的3.2%组建跨企业技术研发团队,争取省级重点实验室
国际化水平境外合作院校仅3所,留学生规模空白对接“一带一路”中资企业,开展国际技能人才培养

面对产业升级加速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学校需在专业结构优化、科研成果转化、国际合作拓展等方面实现突破性进展。

四川达州高级职业学校作为区域职业教育的核心阵地,通过持续强化产教融合、深化教学改革,已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显著的社会效应。未来需聚焦数字化转型、专业集群升级和国际化发展,进一步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为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达州样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