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高新区(四川航天职院高新)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高新区(四川航天职院高新)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高新区校区是学校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部署、深化产教融合战略的重要载体。校区立足成都高新区产业集聚优势,聚焦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构建了“校企双元育人”特色体系。校区占地面积约300亩,拥有航天精密制造实训中心、航天电子技术实验室等18个高水平实训平台,与京东方、中电科等3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通过“订单班+现代学徒制”模式,近三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92%,企业满意度超95%。校区以“航天精神育人、工匠标准育才”为核心,形成“教学-研发-生产”三位一体培养链条,为西南地区高端制造业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区域产业升级与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示范样板。

四	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高新区

一、区位优势与产业契合度分析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高新区校区位于成都高新区天府软件园腹地,紧邻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校区半径5公里内聚集京东方、TCL、英特尔等12家世界500强企业,形成“校区-园区-厂区”三区联动格局。

核心指标四川航天职院高新区成都工业学院郫都校区四川城市职业学院龙泉校区
所在产业功能区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传统制造业转型区文旅商贸集聚区
合作企业数量68家(含15家上市企业)42家35家
专业匹配度92%(航天装备、电子技术等)78%(机械、电气类)65%(电商、旅游类)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创新

校区构建“航天+智能”专业集群,重点建设航天通信技术、智能光电装备等6个省级重点专业。开发《航天精密加工实务》《卫星通信系统运维》等12门特色课程,实施“项目贯穿式”教学改革。

专业建设维度四川航天职院重庆航天职院西安航院
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含航天五院共建基地)1个2个
省级课程占比45%38%41%
军工企业定制课程18门9门5门

三、师资队伍结构化特征

校区实施“双师双能”提升计划,组建由航天七院工程师、企业技术总监构成的兼职教师库。现有专任教师中,具有军工企业经历占比达67%,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2%。

师资结构指标四川航天职院成都航空职院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企业兼职教师比例38%29%25%
博士/教授占比12%/18%9%/15%8%/12%
军工背景教师数46人22人15人

四、实训设施与产教融合实践

校区建有航天器装调虚拟仿真中心、智能检测与控制实训工厂等8大实训中心,设备总资产达1.2亿元。与航天科技集团共建“航天特种加工工艺”实训室,配备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等先进设备。

五、就业质量与职业发展路径

2023届毕业生进入航天产业链企业比例达63%,平均起薪6800元。典型就业单位包括中国卫通、长征火箭研究院等,岗位覆盖航天产品装配、卫星通信运维等技术领域。

六、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

校区近三年承接军工企业横向课题27项,技术到款额超1500万元。为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开发“航空零部件智能检测系统”,使产品检测效率提升40%。年开展军工行业培训超3000人次。

七、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成效

学生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5项,其中“航天器装调与测试”赛项实现三连冠。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7项,典型成果包括“空间站植物栽培智能控制系统”等。

八、国际化发展探索

与德国SBA航空学院共建“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引进ISAS航空维护标准。开发英文课程28门,接收来自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留学生42名,开展“一带一路”航天技术培训项目。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高新区校区通过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链,构建了“专业-产业”双向赋能生态系统。其“军工标准+前沿技术”的培养模式,有效破解了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难题。未来需在三个方面持续突破:一是深化航天领域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建设虚拟工厂实训系统;二是加强与商业航天企业合作,开发低轨卫星运维等新兴专业方向;三是探索“中文+职业技能”国际化标准输出,服务海外航天产业园区建设。该校区的发展实践为新时代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提供了可复制的“航天方案”。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