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青白江校区是四川省内建筑类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依托国家级新区青白江区的区位优势,构建了产教融合特色鲜明的办学体系。校区占地1200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拥有全国职业院校中规模领先的装配式建筑实训中心、智慧建造实训馆及BIM技术应用中心。作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该校区聚焦绿色建筑、智能建造等前沿领域,开设覆盖全产业链的26个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占比超40%。通过“校-企-园”三位一体协同模式,与中建西部建设、成都建工等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实现人才培育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近年来,校区毕业生在装配式建筑、智慧城市等领域就业率达98%,成为西南地区建筑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供给基地。
一、历史沿革与战略定位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青白江校区始建于2019年,是学院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号召,推进产教融合战略的重要载体。校区选址于青白江欧洲产业城核心区,紧邻中欧班列(成都)枢纽和成都国际铁路港,形成“教育+物流+制造”的立体化发展格局。
时间线 | 重大事件 | 发展阶段 |
---|---|---|
2017年 | 纳入四川省“十三五”高校基建规划 | 筹备期 |
2019年 | 首批新生入学,开设装配式建筑等新专业 | 初创期 |
2021年 | 获评国家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实训基地 | 提升期 |
2023年 | 建成中德(四川)智能制造创新中心 | 国际化阶段 |
二、校园规划与硬件设施
校区采用“一核两翼三区”空间布局,核心教学区配备智能化教学楼群,东翼为产学研创新园区,西翼为生活配套区。重点建设五大实训中心:
- 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实训中心(国内高职院校首个LEED认证实训基地)
- BIM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配置VR建模实验室、数字沙盘系统)
- 绿色建筑材料检测中心(具备CMA认证资质)
- 智能建造实训场(集成无人机测绘、机器人施工系统)
- 中德国际合作实训基地(引进工业4.0标准生产线)
设施类型 | 数量 | 技术水平 | 服务对象 |
---|---|---|---|
虚拟仿真实训室 | 12间 | 5G+XR技术 | 建筑设计类专业 |
工程测量实训场 | 3处 | 北斗定位系统 | 土木工程专业 |
建材检测实验室 | 8个 | CNAS认可标准 |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
三、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校区构建“建筑全生命周期”专业集群,形成“设计-施工-运维”产业链闭环。重点专业包含:
专业大类 | 核心专业 | 特色方向 | 校企合作项目 |
---|---|---|---|
建筑设计类 | 建筑数字化设计 | 参数化设计、低碳建筑 | 与基准方中共建大师工作室 |
工程施工类 | 智能建造技术 | 建筑机器人应用、BIM放样 | 中建三局订单班 |
建筑装饰类 | 装配式装修技术 | 部品标准化设计、快装工艺 | 北新建材现代学徒制 |
课程体系实施“岗课赛证”融通机制,开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智慧工地管理》等12门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将“1+X”证书考核标准融入教学过程。
四、师资队伍建设
校区实施“双师双能”提升计划,构建“专家+工程师+技师”三维师资矩阵。现有专任教师中:
教师类型 | 人数 | 占比 | 代表成果 |
---|---|---|---|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28人 | 18% | 主持行业标准制定 |
企业兼职导师 | 65人 | 32% | 参与港珠澳大桥等国家工程 |
博士学历教师 | 42人 | 25% | 发表SCI论文50余篇 |
创新“三阶段”培养模式:首年企业挂职锻炼→次年教学能力提升→三年周期考核,确保教师每年参与企业实践不低于40天。
五、人才培养模式
校区首创“三阶递进”育人体系:
- 基础技能层:通过虚拟仿真平台完成200+核心技能点训练
- 专项能力层:在装配式构件厂等真实场景开展项目化教学
- 综合应用层:参与中国—东盟职业院校建筑技术大赛等赛事
培养环节 | 企业参与度 | 考核方式 | 典型成果 |
---|---|---|---|
课程开发 | 深度参与(85%) | 企业命题考核 | 开发《装配式建筑施工规程》校本教材 |
实训教学 | 全程主导(100%) | 岗位胜任力评估 | 学生获全国装配式建筑技能大赛一等奖 |
毕业设计 | 联合指导(70%) | 实际工程验收标准 | 完成成都大运会场馆BIM建模项目 |
六、科研与社会服务
校区近三年累计承担科研项目142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占比35%。重点研究领域包括:
- 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技术(获发明专利17项)
- BIM与物联网融合技术(开发智慧工地管理系统V3.0)
- 绿色建材性能优化(完成页岩模数多孔砖技术改造)
- 古建筑数字化保护(参与都江堰遗产监测项目)
服务平台 | 服务范围 | 年度效益 | 典型案例 |
---|---|---|---|
建筑技术培训中心 | 行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 年培训3000人次 | 中铁二局技能提升项目 |
材料检测共享平台 | 中小企业委托检测 | 年检测样本1.2万件 | 成都地铁建材质量监控 |
技术创新研究院 | 行业标准制定 | 参与制定国标3项 | 四川省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
七、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校区建立“职业生涯导航系统”,实施“三级进阶”就业指导:
- 大一开展职业认知测评(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
- 大二进行专项技能认证(1+X证书获取率92%)
- 大三参与顶岗实习(对口率85%)
就业指标 | 2023届数据 | 全省高职平均水平 | 优势分析 |
---|---|---|---|
初次就业率 | 98.7% | 91.2% | 订单培养占比高 |
对口就业率 | 89.4% | 76.5% | 专业集群匹配产业需求 |
起薪水平 | 5280元/月 | 4600元/月 | 新兴专业薪酬溢价明显 |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中国五冶、成都建工等区域龙头企业,从事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智慧工地管理等新兴岗位,近三年为天府国际机场、成都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输送技术骨干800余人。
八、国际化发展路径
校区践行“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构建“三维一体”国际化格局:
- 课程输出:开发英文版《中国装配式建筑技术规范》在线课程,被东南亚12所院校采用
- 师生交流:年均接待德国F+U教育集团、马来西亚理科大学等外宾50余人次,选派学生赴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项目实践
- :参与制订老挝国家职业标准《混凝土施工》,承接中资海外园区员工培训项目
国际化项目 | 合作国家/机构 | 实施成效 |
---|---|---|
鲁班工坊建设 | 泰国清迈大学 | 输出装配式混凝土教学标准 |
国际技能竞赛 | 俄罗斯喀山世界技能大赛 | 获建筑石雕项目银牌 |
师资研修 | 德国鲍姆加特纳建筑学院 | 联合开发被动房技术课程 |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青白江校区通过深度产教融合、技术创新驱动和国际化发展,已形成“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职业教育生态系统。其“教室-车间-工程现场”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不仅为建筑产业转型升级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更通过标准输出和技术服务反哺行业发展,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实践样板。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校区将持续发挥技术技能积累优势,在智能建造、绿色低碳等领域培育更多“工匠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