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都江堰卫校(都江堰卫校)

四川都江堰卫校(都江堰卫校)

四川都江堰卫生学校(以下简称“都江堰卫校”)是四川省内具有鲜明特色的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坐落于世界文化遗产地都江堰市,依托区域医疗资源与文旅优势,形成“健康+”办学特色。学校以护理、药剂等医学类专业为核心,累计培养逾万名基层医疗人才,毕业生遍布西南地区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校院一体”教学模式通过与都江堰医疗中心共建实训基地,实现理论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近三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达8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硬件设施方面,学校拥有模拟病房、急救实训室等专业化场景,并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在区域医疗人才供给中,该校承担着基层卫生骨干培养的重要职能,但其面临的行业竞争压力与设施升级需求亦日益显著。

四	川都江堰卫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都江堰卫校前身为1958年创立的温江专区医学专科学校,2002年改制为普通中专,2014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定位聚焦“服务基层医疗”,形成“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双轨制模式。

时间节点重大事件办学转型方向
1958-1999年专科层次医学教育临床医学为主
2002年改制为普通中专转向护理、药学等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
2014年获评国家级重点强化实训体系建设
2018年开设老年护理定向班对接康养产业需求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设护理、药剂、中医康复保健三大主体专业,其中护理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课程体系采用“1.5+1.5”分段模式,前1.5年在校学习,后1.5年进入合作医疗机构顶岗实习。

专业名称核心课程职业资格证书
护理基础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护士执业资格证
药剂药物化学、药理学、调剂学药师从业资格证
中医康复针灸推拿、中医伤科学、康复评定保健按摩师证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质量

截至2023年,学校专任教师126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8%,副高以上职称占32%。通过“临床专家进课堂”计划,聘请都江堰市人民医院等机构资深医师担任兼职教师。

师资类别人数占比行业经验要求
专任教师126100%本科以上学历
临床兼职教师4535.7%主治医师以上职称
实验指导教师2822.2%三级医院工作经验

四、实训基地与校企合作

学校建有面积3200㎡的医护实训中心,配备智能模拟人、虚拟静脉穿刺系统等设备。与四川省第五人民医院等12家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实施“1+X”证书试点。

合作单位合作内容年度接收实习生数
都江堰市人民医院临床轮岗实训120-150人
成都颐康养老中心老年护理实践60-80人
四川科伦药业药品生产实训40-50人

五、就业质量与社会服务

2022届毕业生就业率94.7%,其中83%进入基层医疗机构。学校每年开展“健康扶贫”项目,组织学生参与阿坝州医疗支援,累计服务超5000人次。

指标2021届2022届2023届
初次就业率92.4%94.7%95.3%
对口就业率81.2%83.5%85.1%
基层就业比例78.9%83.2%84.6%

六、学生管理与校园文化

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模式,推行“德育学分制”,将志愿服务纳入考核。校园文化活动突出医学人文特色,连续12年举办“5·12”护理技能大赛。

  • 日常管理:晨跑考勤、晚自习查岗、手机使用管控
  • 特色活动:急救技能竞赛、中医药文化节、康养服务社会实践
  • 社团组织:护理礼仪社、针灸推拿协会、药学兴趣小组

七、发展瓶颈与行业挑战

当前面临三大矛盾:一是招生规模与高质量就业需求的矛盾,二是传统教学模式与智慧医疗发展的适配问题,三是民办职业院校的竞争压力。特别是在康复治疗技术等新兴专业建设上,存在设备投入不足、师资储备滞后等问题。

八、区域贡献与未来规划

学校累计为“三区三州”输送医疗人才2300余名,参与制定《四川省基层卫生人员培训标准》。未来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康养实训大楼,深化与泰国清迈大学的国际护理合作项目,目标建成“西部基层医疗人才培育基地”。

作为西南地区基层医疗教育的缩影,都江堰卫校在服务区域健康战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校院协同”的办学路径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可参考范式,但在数字化转型与专业结构优化方面仍需持续突破。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学校需在智慧医疗教育、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等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以应对医疗行业快速变革带来的挑战。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