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冕宁县职业技术学校简介(冕宁职校概况)

冕宁县职业技术学校简介(冕宁职校概况)

冕宁县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重要的职业教育机构,始终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核心目标,依托当地资源优势构建特色专业体系。学校自建校以来,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技能培养,逐步形成“工学结合、德技并修”的办学特色,尤其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创新方面具有示范意义。校园占地120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配备现代化实训中心与民族工艺传承基地,构建起涵盖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专业集群。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其中本地就业占比达65%,有效支撑了县域产业人才需求,成为凉山州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缩影。

冕	宁县职业技术学校简介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85年创建的“冕宁县农业职业中学”,2012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全日制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凉山州首批“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明确“立足冕宁、服务彝区、辐射川西”的办学定位,重点培养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办学成果
1985-2005年农业中学阶段,开设种植养殖专业累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3000余人
2006-2011年扩建校区,增设机电、计算机专业获“四川省劳务培训基地”称号
2012年至今升格职校,创建省级示范专业建成3个省级重点专业

二、地理区位与资源禀赋

学校位于冕宁县泸沽镇安宁村,地处雅西高速与108国道交汇处,距县城中心8公里。周边分布着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冕宁工业园等产业载体,形成“校企相邻、产教联动”的区位优势。校园背靠安宁河,毗邻彝海联盟文化产业园,为民族文化传承与旅游服务专业提供天然实训场景。

地理要素教学应用合作企业
稀土产业园区稀矿加工实训基地江铜冕宁公司
彝海文化区民族旅游实训凉山文旅集团
高原农业带现代农业实训冕宁农科所

三、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现开设12个中职专业,形成“农牧文旅+现代制造”双轮驱动的专业格局。其中畜牧兽医、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3个专业入选省级示范专业,构建“基础平台+专业技能+创新创业”三级课程体系,开发《彝族刺绣工艺》《高原农作物栽培》等18门校本教材。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实训设备价值(万元)合作企业数量
现代农业畜牧兽医32015
先进制造数控技术应用58022
民族文化民族织绣1808

四、师资队伍与教研实力

现有教职工142人,其中高级职称38人,“双师型”教师占比65%。建有“四川省特级教师工作室”和“民族技艺传承创新团队”,近五年完成市级以上课题12项,开发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库4个,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9项。

五、实训基地与产教融合

建成校内实训中心8个,其中国家级彝绣非遗传承基地1个、省级现代农业实训基地1个。与京东西南分公司共建电商人才孵化中心,与东方电气集团开展“订单班”培养,形成“车间进校、课堂入企”的人才培养模式。

六、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2.7%,本地就业占比64.3%,对口就业率78.9%。升学渠道畅通,高职单招录取率保持在85%以上,涌现出“全国技术能手”2人、“四川省创业明星”3人。

七、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

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3000人次,开发彝汉双语技术手册12套。建立“彝绣大师工作室”,培养非遗传承人46名,推动《彝族传统服饰制作技艺》纳入省级非遗名录。

八、办学特色与创新实践

首创“彝汉双语+技能证书”培养模式,构建“三学期制”教学体系(理论学习+校内实训+顶岗实习)。开发“智慧职教”平台,实现教学资源数字化覆盖率85%,获评“四川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

冕宁县职业技术学校通过三十年发展,已形成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冕宁模式”。其“专业链对接产业链、人才链融入创新链”的实践路径,为西部民族地区职教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跨区域协同办学等方面持续突破,进一步增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能力。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