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金沙职业技术学校是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属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始建于1957年,前身为成都市第十九中学,2006年转型为职业教育机构。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四川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该校以“德技并修,知行合一”为校训,聚焦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学校占地128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3200余人,开设信息技术、商贸旅游、智能制造三大专业群共14个专业。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与京东、联想、成都文旅集团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对口升学率达75%。
一、学校基础概况
指标 | 数据 |
---|---|
创办时间 | 1957年(职教转型2006年) |
校园面积 | 128亩(建筑面积6.8万㎡) |
在校生规模 | 3200人(2023年) |
教职工总数 | 245人(专任教师198人) |
重点专业数量 | 省级重点3个,市级重点5个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信息技术+现代服务”双核专业体系,重点建设云计算技术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电子商务等特色专业。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与华为共建ICT学院,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引入瑞士洛桑酒店管理标准。课程体系采用“三阶递进”模式:基础技能阶段(1学期)、专项能力阶段(2-3学期)、综合实践阶段(4-5学期),实践课程占比达55%。
专业群 | 核心课程 | 职业资格证书 |
---|---|---|
信息技术类 | 网络设备配置、Linux系统运维、Python编程 | 华为HCIA认证、红帽RHCSA |
商贸旅游类 | 旅游产品设计、会展策划实务、调酒与茶艺 | 导游资格证、酒店管理师 |
智能制造类 | 数控加工编程、工业机器人操作、3D打印技术 | CAD机械设计证、电工上岗证 |
三、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实施“双师双能”提升计划,要求专业教师每5年累计企业实践不少于6个月。现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8%,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2%,聘请企业技术骨干42人担任兼职教师。2022年数据显示,教师团队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开发校本教材14部,其中《智能仓储管理实务》被纳入四川省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类别 | 人数 | 占比 |
---|---|---|
正高级职称 | 28 | 11.4% |
副高级职称 | 65 | 26.5% |
硕士学位教师 | 92 | 37.3% |
企业兼职教师 | 42 | 17.1% |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基地
学校投入1.2亿元建设实训场所,建成云计算数据中心、智能酒店实训中心等8大实训基地。其中,与京东合作的“西南智能供应链实训中心”配备AGV机器人、自动分拣线等设备,价值超2000万元。实训室实行“7S”管理模式,设备更新率保持每年15%以上,2023年新增虚拟现实(VR)实训室3间。
实训类型 | 面积 | 设备价值 |
---|---|---|
信息技术实训中心 | 3200㎡ | 850万元 |
智能制造实训基地 | 2800㎡ | 1200万元 |
旅游服务实训楼 | 1500㎡ | 320万元 |
五、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学校构建“1+N”合作体系,与京东、联想、成都文旅集团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2022年数据显示,校企共建订单班12个,覆盖学生480人;企业接收顶岗实习学生632人次,联合开发课程24门。特别是与西门子合作的“工业数字化人才培育中心”,实现课程标准与德国AHK认证体系接轨。
六、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8.2%,对口就业率81.5%,本地就业占比67%。升学渠道方面,2023年高职单招录取率79%,其中12人进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国家“双高计划”院校。典型就业单位包括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阿里巴巴西溪园区、洲际酒店集团等,平均起薪4200元/月。
年份 | 就业率 | 对口率 | 升入高职比例 |
---|---|---|---|
2021 | 98.1% | 79.8% | 76.3% |
2022 | 98.3% | 81.2% | 78.9% |
2023 | 98.2% | 81.5% | 79.0% |
七、社会服务与技能培训
学校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5000人次,承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等政府项目。2023年数据显示,为社区居民提供电商运营、老年护理等短期培训24期,获评“成都市终身学习示范基地”。同时,作为四川省“一帮一”结对帮扶单位,向凉山州职业学校输出教学资源包32个。
当前面临专业结构调整压力,传统优势专业招生占比下降8%;师资队伍中年轻教师企业实践经历不足;智能化教学设备维护成本年均增长15%。未来拟通过建设“跨企业培训中心”增强服务能力,引入AI教学分析系统优化课堂效能,深化与本科院校的“3+4”贯通培养试点。
成都金沙职业技术学校通过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战略,已形成“专业集群化、培养精准化、服务社会化”的办学特色。在数字经济浪潮下,学校正加速数字化转型,其“基础能力+前沿技术”的育人模式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随着新校区扩建工程启动,预计新增智能制造相关专业3个,实训设备投资将突破3000万元,有望进一步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