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农业大学崇州校区(川农崇州校区)

四川农业大学崇州校区(川农崇州校区)

四川农业大学崇州校区是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践基地。校区位于成都市崇州市现代农业功能区内,占地面积约1500亩,依托四川农业大学雄厚的科研实力,聚焦现代农业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作为全国首个“校地共建”的现代农业科教示范基地,崇州校区以“教学-科研-产业”三位一体模式为核心,构建了覆盖作物科学、动物医学、农业工程等领域的创新链条。校区内设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智慧农业实验室及多个校企合作研发中心,形成“田间课堂+企业实训”的特色培养体系。通过与地方政府、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年均孵化农业科技项目超50项,带动周边农户增收显著。其“高校+政府+企业”协同机制,为农业人才培养与技术推广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

四	川农业大学崇州校区

一、区位布局与交通网络

崇州校区选址于成都市西部农业核心区,毗邻成温邛高速公路与蓉遵铁路,形成“1小时辐射成都主城区、30分钟直达双流国际机场”的交通圈。校区周边分布着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桤木河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产业载体,为实践教学提供天然场景。

指标崇州校区雅安校本部成都校区
地理位置成都市崇州现代农业功能区雅安市雨城区成都市温江区
主导产业智慧农业、农产品加工基础文理学科都市农业、生命科学
校企合作密度1:3(1个专业对应3家企业)1:0.51:1.5

二、学科建设与专业集群

校区重点打造“农业工程+信息技术+生物科学”交叉学科体系,设置智慧农业、农业大数据、食品营养与安全等特色专业。其中,农业智能装备工程专业为全国首创,采用“双导师制”联合企业培养人才。

学科类别崇州校区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浦口校区
优势学科智慧农业、农业信息化海洋生物工程、葡萄酒酿造园艺学、动物科学
省部级实验室3个(含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分中心)5个2个
企业定制班新希望六和班、中化MAP班中粮班、首农班雨润班、卫岗乳业班

三、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

校区建有智能温室、精准农业试验场等科研平台,近五年承担国家重大专项课题12项,研发的水稻无人机播种系统、果蔬采后损耗监测装置等成果已在川内推广。其中,与阿里云合作的“数字农场操作系统”入选农业农村部推荐目录。

转化指标崇州校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来农业研究院华中农业大学鄂州校区
年技术交易额8000万元1.2亿元6000万元
企业联合实验室8个(含京东农场、极飞科技)15个6个
专利转化率38%45%32%

四、产教融合培养体系

实施“三学期制”改革,每年划出4个月用于企业实践,学生需完成160学时田间课程、80学时企业轮岗。与新希望集团共建的“饲料科学订单班”实现毕业即上岗,近三年就业率保持98%以上。

五、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校区部署5G+AIoT系统,建成作物生长全要素监测网络,布设2000余个物联网传感器。开发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涵盖农机操作、病虫害诊断等30个模块,年访问量突破50万人次。

六、社会服务效能分析

通过“专家驻点+技术包村”模式,带动崇州周边建成10万亩高标准农田。2023年数据显示,校区技术支撑的稻蒜轮作基地亩均收益提升40%,助农增收超2亿元。

七、可持续发展挑战

当前面临高端人才留存率不足(仅65%)、科研设备更新滞后(部分仪器服役超10年)等问题。建议加大省级专项投入,建立“科研成果作价入股”机制,完善教师创新创业激励政策。

八、未来发展战略定位

规划建设国际农业科技交流中心,申建“一带一路”智慧农业联合实验室。重点突破生物育种、智能装备等“卡脖子”技术,力争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核心区。

四川农业大学崇州校区通过创新“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成功探索出农业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其“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践模式,不仅提升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更重构了涉农人才培养体系。随着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校区在智慧农业标准制定、农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等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为新时代农业高等教育改革提供重要范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