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万源市职业高级中学(以下简称“万源职中”)位于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是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载体。学校依托秦巴山区地理优势,以“产教融合、技能立校”为核心理念,构建了以现代农业、智能制造、旅游服务为主的专业体系。近年来,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学校逐步形成“升学有基础、就业有技能”的办学特色。截至2023年,在校生规模突破2500人,开设12个中职专业,与本地龙头企业共建3个产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2%以上。然而,受限于区域经济水平与教育资源分配,学校在师资结构、实训设备更新、跨区域合作等方面仍面临挑战,需进一步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
一、学校概况与发展历程
万源职中前身为1985年创建的万源县职业中学,2005年迁址扩建后更名为现名。校园占地120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设有机械加工、电子商务、酒店管理等6大实训中心。学校秉承“厚德强技”校训,采用“理论+实践”双轨制教学模式,与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建立“3+2”分段培养合作。
时间阶段 | 关键事件 | 办学成果 |
---|---|---|
1985-2000年 | 初创期,开设农学、电工基础专业 | 培养基层技术人才1200余人 |
2001-2015年 | 省级重点职中验收通过,新增数控技术专业 | 获国家级技能大赛奖项3项 |
2016-2023年 | 创建省级示范性职中,建成智慧校园系统 | 校企合作企业增至27家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围绕万源市“生态康养旅游示范城市”定位,动态调整专业布局。当前重点建设茶叶生产与加工、老年护理、新能源汽车维修三大特色专业,开发《秦巴药材种植技术》《川陕旅游文化》等校本教材。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拓展方向”三级架构,实践课程占比达60%。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职业资格证书 |
---|---|---|
现代农业技术 | 植物生理学、农产品电商、农业物联网 | 农艺工(中级) |
旅游服务与管理 | 导游实务、民宿运营、茶艺文化 | 导游资格证 |
机电技术应用 | 数控编程、工业机器人维护、CAD绘图 | 电工上岗证 |
三、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现有教职工158人,其中专任教师122人,“双师型”教师占比65%。通过“校企互聘”机制引入企业技术骨干12人,组建茶叶加工、智能装备等4个名师工作室。近三年教师获省级教学能力比赛奖项9项,但在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引进方面仍存在短板。
指标类型 | 2021年数据 | 2023年数据 |
---|---|---|
硕士以上学历教师比例 | 18% | 24% |
高级职称教师人数 | 28人 | 36人 |
企业兼职教师占比 | 8% | 15% |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条件
学校建有川东北地区首个“智慧农业实训园”,配备无人机植保、无土栽培等实验系统。机电专业实训中心引入价值300万元的数控机床设备,旅游专业与本地星级酒店共建实景教学基地。虚拟仿真教学平台覆盖电子商务、建筑CAD等6个专业。
五、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2023届毕业生对口就业率81%,主要流向成都、重庆及本地重点企业。升学班本科上线率27%,较五年前提升15个百分点。典型就业单位包括蜀泰化工、巴山大峡谷文旅集团等,平均起薪3800元/月。但就业区域集中度过高,跨省就业比例不足5%。
六、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与四川茗仙茶业共建“茶学院”,实施“师徒制”人才培养;联合京东物流设立“川东北云仓实训中心”,开展现代仓储教学。近年开发“季节交替式”顶岗实习模式,学生冬季在本地景区实践,夏季赴沿海电子厂锻炼。
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超2000人次,承接扶贫部门“雨露计划”培训任务。技术研发团队参与“万源富硒茶”地理标志申报,取得2项实用新型专利。疫情期间开放实训基地供小微企业免费使用,减免场地费用逾百万元。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路径
当前制约因素包括:专业集群与区域产业链匹配度待优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滞后,东西部协作机制尚未健全。建议强化与成渝双城经济圈职教联盟联动,申报“秦巴山区特色农业职教集团”,试点“学历证书+X技能认证”制度改革。
作为川陕革命老区职业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万源职中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展现出强劲生命力。未来需紧扣“技能赋能山区振兴”主线,通过专业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教学场景数字化转型、跨区域资源共享三大举措,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县域职教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