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泸州职业技工学校是四川省泸州市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1986年,历经多次整合与升级,现已形成以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专业办学格局。学校秉承“厚德强技、知行合一”的校训,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截至2023年,学校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开设18个中高职专业,拥有省级重点专业3个,与泸州老窖、华为泸州基地等3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对口就业率达85%,在四川省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泸州市机械技工学校,2005年经省政府批准升格为省级重点技工学校,2018年被纳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办学定位聚焦“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需求”,重点培养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领域的技术人才。
发展阶段 | 关键事件 | 办学规模 |
---|---|---|
1986-2000年 | 机械技工学校初创期 | 在校生不足500人 |
2001-2010年 | 省级重点技校评估通过 | 开设数控、电工等8个专业 |
2011-2023年 | 国家示范校建设/产教融合深化 | 在校生突破4000人,实训设备价值超3000万元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了“制造服务+数字经济”双轮驱动的专业集群,其中数控加工、电子商务、物联网应用技术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跨界拓展”三级架构,引入1+X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融通。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核心课程 | 实训项目 |
---|---|---|---|
智能制造 | 数控加工技术 | 机械制图、CAD/CAM、多轴加工 | 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实操、精密测量 |
信息技术 | 物联网应用技术 | 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云平台搭建 | 智能家居系统集成、工业物联网仿真 |
现代服务 | 电子商务 | 网店运营、新媒体营销、数据分析 | 直播电商实战、跨境电商模拟 |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学校实施“双师素质提升工程”,通过企业实践、国际研修等方式强化教师能力。现有专任教师15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5%,“双师型”教师达82%。教学资源方面,建有虚拟仿真实训室、智能工厂实训中心等12类实践场所。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企业实践时长 |
---|---|---|---|
正高级职称 | 22 | 14.1% | <年均45天 |
副高级职称 | 45 | 28.8% | 年均30天 |
企业兼职教师 | 38 | 24.4% | 学期累计60天 |
四、人才培养与就业质量
学校推行“岗位导向、能力本位”的培养模式,近三年毕业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率达92%,用人单位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5%以上。就业方向覆盖川渝地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部分专业实现“订单式”精准输送。
年份 | 毕业人数 | 就业率 | 对口就业率 | 平均起薪 |
---|---|---|---|---|
2021 | 876 | 98.2% | 83.5% | 4820元/月 |
2022 | 945 | 98.7% | 86.2% | 5150元/月 |
2023 | 1022 | 99.1% | 87.4% | 5380元/月 |
五、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学校与泸州老窖、郎酒集团等企业共建“厂中校”实训基地,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目前拥有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合作项目5项,校企共同开发课程24门,联合设立奖学金覆盖率达30%。
合作模式 | 代表企业 | 合作内容 | 年度效益 |
---|---|---|---|
订单班培养 | 华为泸州云计算中心 | 网络工程师定向培养 | 年输送120人 |
实训基地共建 | 四川长征汽车 | 新能源汽车维修实训中心 | 承接生产任务产值超500万元/年 |
技术研发协作 | 泸州智通自动化 | 工业机器人编程标准制定 | 联合申报专利7项 |
六、学生发展与技能竞赛
学校构建“基础技能-专项技能-综合创新”三级竞赛培育体系,近五年获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142项。建立“双创”孵化中心,学生创业项目年均孵化成功率达15%,带动就业逾200人次。
竞赛类别 | 获奖数量 | 国家级/省级 | 典型项目 |
---|---|---|---|
智能制造赛项 | 47 | 省级32项,国家级15项 | 多轴加工精度控制(国赛金奖) |
信息技术应用 | 35 | 省级28项,国家级7项 | 物联网家居系统设计(国赛二等奖) |
创新创业大赛 | 28 | 省级25项,国家级3项 | 智能农业无人机监测平台(省赛金奖) |
七、社会服务与辐射效应
学校年均开展社会培训超1万人次,涵盖新型学徒制、退伍军人再就业等项目。作为泸州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承担“天府工匠”培养计划,累计输出技师级人才400余名。
服务项目 | 年度人次 | 资质等级 | 社会效益 |
---|---|---|---|
企业新型学徒制 | 2400 | 中级工及以上 | 解决企业用工缺口300余人 |
职业技能鉴定 | 5600 | 初级至高级技师 | 持证上岗率提升至89% |
乡村振兴培训 | 1800 | 专项能力认证 | 帮扶农户增收超千万元 |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展望
面对产业升级加速、教育数字化转型等新要求,学校需在三个方面突破:一是深化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专业布局;二是推进“数字孪生工厂”等智慧教学场景建设;三是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根据《泸州市“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学校计划到2025年建成省级高水平技工学校,打造川南地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泸州职业技工学校通过三十年的积淀与发展,已形成鲜明的“立足产业、服务区域”办学特色。其“校企共生、育训结合”的实践模式为西部地区职业院校改革提供了可参考样本。未来需在专业动态调整、教学数字化升级、国际化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应对技术变革带来的教育形态革新。作为区域技能人才供给的核心载体,学校的发展成效直接关系到成渝经济区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其经验对同类院校具有重要借鉴价值。